易县走访结束了,群里面还在不断活跃中,大家都有很多心得感受在分享,相互学习相互拉拔。两天的时间,我们同吃同住同行,突然感觉群里的大小朋友也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亲密关系。希望以后也能跟各位老师一起参与更多的仁爱活动。

        这次走访,我们小组的名字叫【花儿与大哥~】,由大哥杨迎春队长带领我们三朵小花儿:组长杨老师、外交代表管老师、文宣茜茜一起行动,大哥一直开车很辛苦,还不忘照顾我们:买水、买糯米糍解暑,特别感谢大哥对我们三个的照顾。

图1:志愿者花儿和大哥合影


        我们小组本次应负责走访四位小朋友,很遗憾其中一位小朋友在走访之前的联系中了解到她已经辍学去打工了,已经不在基金会资助的范围内了,所以我们小组相对来说还是挺轻松的。

        第一位小朋友是特别活泼开朗的张小泽(化名,以下受助者姓名均为化名),她是基金会新增的救助对象,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她和她们家的基本情况。

        我们进入小泽家院子的时候还觉得她家挺不错的,房子盖得也好,院子也很干净,进屋后才发现她家真的是很干净,因为屋子里真的没有什么东西,房间里除了床和放东西的桌子,只有一把椅子、一台电视机,就连墙面都是还未刷白的灰色,墙上挂着小泽的各项奖状。

图2:小泽和爸爸


        爸爸跟我们讲,小泽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妈妈在小泽8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了,当时弟弟才2岁,妹妹也才5岁,小泽作为家里的老大,特别懂事地帮爸爸照顾家,爸爸腿和腰有伤,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在附近打零工,有时候工作晚了,小泽就带着弟弟妹妹做好饭等爸爸回家。家庭条件虽然不好,但爸爸特别支持三个孩子上学,小泽下个月就要参加中考了,爸爸对她考上县重点高中抱有很大希望。

        在与小泽交流中,我们发现她真的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很开心地跟我们讲学校朋友的故事,讲与小伙伴的相处,讲班上的同学越来越少只能并入其他班级,讲自己喜欢文科,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背课文,讲自己像很多人一样对数学很头疼,讲自己的兴趣爱好,讲到兴头上还从床下翻出自己的画作给我们看,越讲越开心,一不小心还暴露了语言天赋,轻轻松松学会了我们说的各地方言。

图3:小泽爸爸、小泽和志愿者们


         小泽和爸爸对我们的到访特别重视,他们分别从学校和工作中请假,在交流过程中也很积极配合,这是一趟很愉快的走访,希望小泽在一个月后的中考中能发挥好,如自己和爸爸所愿,成功考入重点高中。

        另外两位小朋友唐小华和卢小珊都是基金会往年资助的,我们主要是去了解他们这段时间的情况,走访前联系到两位小朋友都在学校上课中,她们都读初一而且在同一个学校,我们就将她们两个安排在一起走访。

        走访之前我们看了往年的资料,了解到小华双腿略有残疾,爸爸在外打工,妈妈精神状况不太好,她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对小华并不是很好。小华自尊心很强,喜欢画画,不过奶奶并不支持她。小华也很喜欢读书,尤其是励志类型的书,之前对接她的志愿者还为她选了几本书,这次特意托我们带给她。

图4:小华(右一)


         小华是很文静很漂亮的女孩子,这次见面她剪了短发更加秀气,脸庞也看上去更精致了。内向的她开始主动跟我们聊她的近况了,告诉我们她喜欢历史,对历史相关的揭秘类节目特别感兴趣;告诉我们奶奶虽然不支持她画画,但现在也没有强烈反对了,她梦想是以后能够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最近学校举办艺术文化节,她的画作为班级唯一入选的作品参加评比展示。

图5:小华和志愿者们


        在沟通中我们还发现一点,同学们找她画画她从来都不会拒绝,很耐心地帮忙画好,虽然老师都可以看出来是她帮忙画的,可她还是每次都帮同学画。我个人来讲,并不好说她是热心乐于助人,还是不懂得拒绝,因为我并不知道帮同学们画画这件事情对于她来讲是不是会产生困扰。我们很多人都不太会拒绝别人,更何况是一直接受别人帮助又自尊心很强的小华,希望她对于此事是开心的,有成就感的。

        另一位也是在学校见面的小朋友——卢小珊,她是个很内向的孩子,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特别可爱。卢小珊爸爸在附近做挖树、盖房的零工,妈妈意外去世了,家里还有姐姐卢欣,姐姐卢欣曾经也是基金会救助的对象,基金会的志愿者在去送助学款的时候爸爸跟志愿者说,姐姐为了缓解爸爸的负担,也为了卢小珊上学,辍学去内蒙打工了,请把助学款送给更需要的人。

图6:小珊


        杨队长曾经走访过卢小珊,说她是非常内向害羞的孩子,特别不擅长与他人交流,基金会的志愿者跟她聊天有些困难,这次我们主动跟她聊我们上学时候的事情,慢慢的她也开始熟络起来。卢小珊很喜欢语文,作文写得也还不错,喜欢看书,热爱文学作品,梦想是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卢小珊喜欢校园里的集体生活,在学校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

        这次走访我们发现其实卢小珊并不是特别内向的孩子,只是有些慢热,有些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熟悉起来就会发现她很真诚很可爱很懂事,姐姐去打工后,卢小珊也会帮爸爸做家务做饭,也会跟姐姐打电话聊天,这些都是卢小珊一点一滴的进步。

图7:小华、小珊和志愿者们


        这次参与仁爱助学对我感触是非常大的,从知道这个活动到从北京出发,仅仅六天的时间,这期间还一直在加班,很多方面都没有准备齐全,特别是看到别的小组有很用心的为小朋友准备礼物时,觉得自己特别惭愧。同时,基金会的小伙伴对物资准备齐全和行程的安排也让我感到钦佩,从衣服到鞋子再到书籍,每个孩子都有符合自己情况或家庭情况的礼物,点点滴滴可见队长和组长对孩子的用心。出发前几天各组组长就开始联系要走访的小朋友,简单了解情况和所在位置,告知我们走访的时间,约小朋友见面,这些出行前的准备让我这个做活动出身的人自愧不如。

        其实这次走访最大的感触其实是自我的成长。我们从小的生活一直是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缺的状态,却没有好好珍惜,甚至没有好好思考过。看到三位小朋友小小年纪就能够帮父母撑起一个家,帮忙照顾家的同时还能坚持学习,甚至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反观自己,上学的时候曾经因为辛苦想要放弃,如今二十七八的年纪,还在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一样没有承担,甚至连饭都不会做,着实不应该。活动结束后就决定端午节回家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帮父母做点家务,跟父母学习做饭,承担起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的成熟。

        第二方面是对基金会组织有新的认识。这是我第二次参与基金会对小朋友的资助活动,第一次是某基金会组织去广西的一所留守儿童小学做捐赠,那个活动更像是一场企业家的作秀,一群企业家各自带着自己的宣传队伍来到留守儿童学校,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小朋友围着企业家在转,方便宣传队伍找角度写稿子营造企业家的公益形象;小朋友们好像缺少的更多的是素质教育而不是物质捐赠,中午饭桌上浪费了很多饭、肉、菜,捐赠物资也是挑选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就扔在了捐赠现场。这次活动让我对某基金会的捐赠项目失望至极。

        仁爱慈善基金会是基于龙泉寺的基础上设立的,本着对龙泉寺和学诚法师的信任来参加这次助学活动的。从报名到活动结束,真心感受到仁爱基金会对小朋友们无私的爱。活动之前专门设了培训课程,对志愿者做了很严格的培训,去走访之前,队长也一再强调有些话不能当着孩子面说,不要问孩子学习成绩方面,不要轻易对小朋友做承诺,要沟通要理解要倾听他们的想法,要陪伴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的人生困惑给予解答或安慰,曾经走访过的老志愿者此次走访的还是之前的小朋友,也呼吁我们下次继续参加走访,从每一个小的方面都在照顾着小朋友的心理感受,这种无私的爱真的很让人感动。

        如果社会上所有的基金会都能像仁爱基金会一样,不去计较回报地爱他人,关心帮助他人,我想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会大不一样吧!

                                                                            (图/刘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