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文:对我来说,公益这条路走的并不平坦,有迷茫,有困惑,有踌躇不前,有步履维艰。有一度我找不到指引我的方向,只能在黑暗里摸索。直到遇到了仁爱。

  2017年4月8日星期六,68名志愿者自驾,从北京一路前往河北省张北县,去看望早已等待在那里的75名孤儿。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助学活动,也是我作为组织者之一,组织此次助学活动,亲身参与并经历助学背后的故事。

此次活动从发布报名通知到圆满完成活动仅仅21天,大量的协调工作,车辆、物资、人员、司机、小组、房间分配等,而这些都是志愿者们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团队中有心理学老师,有从广东司法警官学院过来考察的教授,有公司老总,也有拥有深厚国学功底的知识达人,有七八岁的小志愿者,还有六十岁的阿姨;有已经坚持助学8年的老志愿者,也有不断加入的新志愿者,还有一家人一起参加助学活动;志愿者职业、年龄各异,但因为关注孤儿的成长和教育走到一起。

其实,想做点公益想法已经在脑海中盘旋了,自己打听过一些公益群体,如北京顺义太阳村,也加过一些公益群,慢慢的,心越来越清晰,做公益,尤其面对弱势儿童头脑发热,也不是凑个热闹不是即兴表演,当然更不是给点就是公益自己一直没有想明白,志愿者在孩子的一生中到底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起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抑或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抑或是感觉自己没有准备好,所以始终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

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请仁爱基金会的老师培训,我没有任何犹豫的报了名,于是我的助学之路,从这次培训开始。

回想第一次去参加助学,尽管做了充分的培训,从仁爱的背景、助学的理念、组织的活动,到志愿者的分享,心里仍然充满了忐忑,心里也做了各种设想,具体该怎么面对家庭残缺的孩子,陌生的孩子可能不会接纳我,我的***可能会遇冷,沟通可能会碰壁……事实上,这各种预料之中的事情,也确确实实的在走访过程中发生了,而且比设想的意外还多。

而对于志愿者团队,我也心存疑惑,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就像张北县教育局的李老师,自己一个人默默坚持做了5年,而我们让他谈感想的时候,他仅仅说了一句话“下次你们来的时候我还会在”。

筑梦

说起助学对于孤儿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给一点物质上的帮助。而实际上,在进行过实地走访后就会明白,我们所带去的物资和助学款,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家庭的残缺,身体的残疾,我们通通帮他们解决不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跟他们聊聊天,玩一会儿,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信心和面对困境和未来的勇气。

回想起第一次参加助学时听到一位正在读初中的女孩志愿者与受访的孩子的约定:六年后,我在北大医学部等你。我想,对于他们彼此来说,这是最有力量的约定了吧!

铸人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梦想,亦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世俗眼中的成功,但是用心的、积极的、拥有人格的活着,也是一种成功吧!

也许,我们物质生活上比他们要好很多,但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一个孩子跟我说,他一年都不会吃一次肉,可是在他拿到教育局老师给他们准备的零食时,他会给我也拿一份;他拿到两块香蕉的时候,他会把那块发黑的自己留着,好的给我;他会在吃饭的时候记得帮我取餐具拿纸巾,只是两次见面,他已经把我当成他的朋友,给我讲他生活中的故事。

孩子淳朴的内心,面对艰难生活的坚毅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震撼,如果我们面对同样的境地,我们会怎样?是否比他们做的更好?

他们只是目前遇到了困难,就如同我们也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一样,周围的人一份温暖的关爱,一句贴心的鼓励,一个有力的拥抱,就会在精神上给予我们加持的力量。

而对于志愿者来说,互助互爱,才会创造出一个良性循环的助人氛围,而我们在这个氛围中同样受益。帮助他人的同时,升华自己,这是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的。这些影响会在生活中时时跳出来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知足感恩。

就像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所讲:“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的更加美好的信念”。

助人自助,****成己。希望这份爱和坚持能够陪伴他们,也陪伴我们一直走下去,乐观面对未来生活中所有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