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仁爱志愿者的成员之一。也是第五次来到枣强进行走访。可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理由让我一直坚持下去?我觉得或许是那份牵挂,也或许是不想让孩子的期待落空,但更多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
       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工作不是很忙碌,总想在空闲的时候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2015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了仁爱基金会,走上了助学的道路。


       起初对这个带有佛教色彩的基金会是不接纳的,因为我个人并不信奉佛教。但是在助学的过程中,发现并不像我心里想的那样,即使你不信奉佛教,你也能很自然的融入到仁爱助学的大家庭里,为那些需要关怀的孩子们带去希望。你可能会遇到家庭条件相对还算不错的家庭,也可能遇到家境十分落魄的家庭,但这都不会影响到你对孩子的关心,将这份爱传递给他们,将蓝丝带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在关心着他们。
       2017的1月7、8日,仁爱志愿者的家人们又一次踏上了助学的旅程,又一次来到了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参加助学活动。给在那里的小家人们带去关怀和希望。


       这次走访,我们是第九组,仍然看望着之前结对的孩子们,更多的是感动。第一天走访的三个孩子都是高中生,两个是枣强中学的住校生,这是县里最好的学校,去年有4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学校管理严格规范,第二天才见到。去孩子们家的路并不好走,又加上雾霾,还真费心找了一阵子。我们还没到孩子家门口,远远就看见孩子的奶奶早已在村口等候着我们。我问奶奶:“这么冷的天气,奶奶您等好久了吧?”奶奶说:“你是那个文吧,我记得你。”脸上一直挂着笑容。虽然只是简单的“我记得”,但是我真的很感动。也许这就是期待吧!奶奶对我的期待!
       走访的这几家,有的家人要我们留下吃饭,有的要把自己亲手磨得香油送给我们。但是我们只说了:“谢谢您,我们基金会有纪律,这个真的不能要。”感觉自己是有团队的,不能给团队、给仁爱基金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第二天,我们先去的学校,因为助学的最大目的还是能看到孩子。我们来到枣强中学,看到了两个充满青春活力的高中生。她们就像我的妹妹一样,我真的是看着她们一点一点的改变。从开始的回避躲闪,到慢慢的接纳我,愿意给我发短信说说现在的近况。还记得其中一位妹妹说:“姐姐,其实能每次见到你就好,真的不用给我带什么小礼物。”我差点又哭了。为自己在来之前还会有犹豫过感到惭愧,也为孩子们对我的期待感到高兴。看着她们慢慢开朗和活泼起来,我就会很开心。

       最后一家的走访是最难忘的,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孩子的爸爸出车祸去世了,妈妈抛弃孩子出走了。去年6月是第一次走访,今年1月是第二次。爷爷来接的我们,因为心脏不好走路不方便,只能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前面领路。还怕骑得太快,我们跟丢了。那份小心翼翼,感动着车里的每一位志愿者。


       刚走进家门,爷爷赶紧让孩子给我们倒水,让我们坐下。我问爷爷您还认识我吗?爷爷说不太记得了,我拿出了去年给拍的照片,爷爷立马回忆了起来。爷爷看着手中的照片,有些激动,直到最后实在没能控制住情绪,爷爷落泪了,他说:“谢谢你们来看我,开这么老远的车来看我。”奶奶也落泪了,奶奶双手合十,一直说着感谢。我们也落泪了,而我们又做了什么呢?我们只是来看望孩子,看望爷爷奶奶,而且一年只有两次。爷爷跟我们唠家常。


       在这个家庭里,爷爷是主心骨,爷爷就是全家的希望。但爷爷患有心脏病。需要注意保暖和控制情绪。奶奶腰不好,不能进行高强度作业,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加工,卖点钱供孙子上学。近些年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变得开朗了很多,比上次长高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慢慢的接纳我们了。爷爷要留我们吃饭,我们蜿蜒谢绝了,还是那句话,我们有纪律。爷爷奶奶最后那句话又让我有些控制不住,他们默默流着泪说:“我们只希望能多陪孩子几年。”孩子也默默的落泪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匆匆离开了。爷爷奶奶一直目送我们离开……我们关心着助学的孩子,关心着他们老两口的健康。

       我们组两天的走访结束了。我们没做什么,但是收获了这么多的感动,这么多的感谢,这么多难以忘怀的瞬间。其实,我们能帮助孩子改变命运吗?不能。我们能改善他贫苦的生活环境吗?也不能。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带去希望,让他们的期待不会落空。对我们自己而言,就像每次参加活动时说的那样:做我们能做的 帮助别人的同时,帮助自己。仁爱助学,我们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