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是一个来自贫困农村的孩子,于我来说,大都市无不时刻充满了尔虞我诈,名闻利养。我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背景,也没有足够聪慧的头脑,所以,对我来说,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躲在自己建造的那个空灵、安静的内在空间,安静的成长。然而,这一切,在一个周末,慢慢的被打破..
        2017年1月7日,我第一次加入了一个仁爱大家庭,跟随这个家庭里来到了枣强县,进行为期两天的助仁爱学活动。
        跟随小组的老师来到一户户孩子家里,给他们送去助学款和物资。我发现,小组的老师们对孩子的情况提前都很了解,有些老师已经是第二次看望孩子。我注意到,老师们在面对孩子们时,在难过孩子们的困境同时,又竭尽所能的去温暖他们,希望能给这些没有双亲陪伴的孩子们点燃一盏前行的明灯。只有我,似乎内心很平静,没有对孩子们那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环境深感叹息,因为,与我来说,这些实在太熟悉了,熟悉到这些早就构成了我成长中的一部分,我深知这些背后的无力感,也了解要越过这些苦难需要克服的艰辛。所以,一路,我都在静静地观察着。。


        走访过程中,我们组的另外两名义工老师和孩子以及家长在聊天,我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听到谈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老人的身体状态,家庭生活情况,我始终都无法融入那种感觉,好像这些东西不曾在我大脑里出现过似的,这种状态持续到助学结束。
        走访结束后,每组文宣需要根据自身的感受,提交一篇文章,但是我却发现大脑的思绪干涸着,毫无线索,更不知如何提笔。于是我只好我不断的浏览着经典的文章,搜索每个文章对助学的精彩描写,细节的描绘,心灵成长的感悟,希望能够给我一点思绪。但,不幸的是,我始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及怎么些,我困惑了,我, 到底怎么了?
        我一遍一遍地翻看助学时拍的照片,回忆着,回忆着……,思维有些模糊,突然发现我的心是如此的贫瘠,如此的冷漠。网上有句话这么说:“看过不等于看见”,那样活生生的画面从我面前过去,我竟然什么都没有看见。突然间大脑闪过一个念头,原来我才是那个被“救助”的孩子。


        这个发现让我震惊,曾几何时,随着岁月的流逝,面对物欲横流的环境,和欲望的奴役,我的心灵变得如此干枯,如此的冷漠麻木!我不要再这样下去,不要在做一个冷漠的人,我要改变自己。 当我意识到这个想法时,突然感觉如释负重,我似乎感到这个发现比任何一个精美的文章都有意义,因为我知道,它让我看到了过去那渺小的自己,以及隐约出现在面前那闪烁的灯塔,这个灯塔也许会改变我的一生!我要大声的说:拒绝冷漠!
        写到结尾的时候,脑海中出现了助学过程中一个个的笑脸,那面对生活的困境却不放弃,面对失望却依旧步履维艰、努力前行的孩子们。我,希望自己也要微笑着开启心灵的希望之门,给予助学这条路上碰到的每个人更多的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