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志愿者
城市最美的风景


今年五十多岁的闫春波,是北京市朝阳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站工作的一名员工。

2016年12月27日这天,他五点半就开始了工作。到上午9点钟,准备休息的时候,在劲松地铁口看到三五个穿黄马甲的人,马甲后面印着“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

闫春波远远地望了一会儿,凑上前来问道:“你们是做什么的啊?”

“我们是仁爱基金会的,要去探望劲松社区75岁以上的老人。”仁爱志愿者也是这次走访活动的组织者赵兵笑着说。

“看望老人,这是好事啊,积德行善”。闫春波声音爽朗。

这时,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个,大家互相聊着天。

闫春波又走了过来,诚恳地问道:“我能参加这次活动吗?”

“太欢迎您了。”赵兵一边握住闫春波的手,一边递给闫春波一件仁爱志愿者的黄马甲。

欢喜,立刻洋溢在穿上黄马甲的闫春波的脸上,仁爱温暖的大家庭里又多了一名成员。

闫春波说:“我一直想参加公益活动,不知道怎么加入,今天刚好遇到,做慈善好,是积德行善。”他还主动记下了志愿者们的联系方式,说下次有活动,还要参加。

参加这次劲松社区入户走访的志愿者一共有19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而且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大家穿着仁爱慈善基金会的黄马甲,走在街上,走进社区,经常会引来路人的关注,时不时会有人走上来询问。当听到志愿者是进社区关爱老人时,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90后小女孩周娟,刚刚参加工作两年,她也是第一次参加仁爱基金会的公益活动。

她是受四和仁爱社区项目的负责人王馨卉老师的影响来参加活动的。

她说:“我接触到的仁爱志愿者,都特别善良,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跟他们在一起,感觉自己也得到了净化。以后我还要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京漂”多年的陈武超是安徽人。他说小学的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去慰问孤寡老人,因此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要为他人奉献的种子。

自从到北京后,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从朋友处得知这次社区走访活动,就积极报名参加了。 

对他而言,这次走访活动又让他回到了“公益”这个家,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关爱孤寡老人的愿望。

对于慈善或公益而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必须在一个群体里,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刑娟敏是带着小孙子参加这次活动的。

在一路走访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紧,她生怕耽误大家的时间,抱着孙子一路小跑。

她说她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自己也是老年人了,知道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刑阿姨的话不多,却给每个年轻的志愿者留下深刻印象,慈善事业,不论年纪,不分职业,需要每个人奉献自己的力量。

仁爱慈善基金会2006年成立,最初只有5个志愿者,到现在发展为30几万的志愿者,正是靠着大家的相互影响,靠着志愿者们扎扎实实的付出才有今天的规模。

志愿者们说,从穿上仁爱黄马甲的那一刻,就成为仁爱大家庭的一员,成为这个城市最美的风景。


入户走访
想说爱你不容易
左晶、张丹



在现在这样一个缺乏信任的社会,入户走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和仁爱社区服务中心为了能够把社区慈善做得扎实,做到实处,真正关怀到需要帮助的人,从2011年项目孕育孵化以来,项目志愿者共看望关怀了超过1000位老人。不仅给他们送去所需物品,也包括陪伴和倾听。每一次入户走访,都倾注了项目组织者和志愿者的大量心血。


对于四和仁爱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居委会、街道办等基层政府组织的信任和支持。没有居委会、街道办等基层政府组织的协同,四和仁爱很难掌握社区的基本情况。“谁家是空巢老人,谁家是贫困家庭,谁家需要特殊照顾等等。不掌握这些基本情况,社区服务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仁爱基金会慈善项目的特点之一是“补位慈善”,所谓“补位慈善”,就是要与政府配合,形成功能互补。这一点在四和仁爱社区服务中心的入户走访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四和仁爱的社区服务,不能和政府的重复,要兼顾政府不能照顾到的地方。比如,政府的帮扶可能只能兼顾到低保家庭。但是,还有一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他们的基本生活来源并没有问题,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四和仁爱就要多多关注这样的群体。”项目负责人之一王馨卉老师说。

“我们要和每个社区的基层政府部门沟通,要了解四和仁爱怎样做才能和政府的工作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也才能得到最大的支持。”


和基层政府组织的信任互动,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对仁爱基金会的资质、基金来源、口碑、志愿者身份等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毕竟这关系到社区的安全。四和仁爱的负责人王璐、王馨卉、卫峰等志愿者,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会有今天几十个社区的挂牌,才能顺利开展入户走访和社区帮扶工作。


每次在入户走访前,仁爱志愿者都要让居委会事先和走访的家庭沟通,安排好时间。毕竟社区居民们更相信居委会,而不是某个慈善组织。

在每次走访的过程中,志愿者也会记录每个家庭的情况,对一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家庭,会和社区工作人员商议长期帮扶计划。

目前,四和仁爱志愿者每周三上午都会到红莲中里小区看望79岁的空巢老人蔺阿姨,每周四上午到北清路上的太申祥和国际敬老院看望一位88岁的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陈奶奶,还有仁和康复敬老院的百岁老人王爷爷,每周五上午到长椿街附近的槐北社区看望96岁的空巢老人任奶奶。还有很多这样的长效关爱活动。

如果没有取得政府基层部门的认可,没有得到入户老人的信任,四和仁爱社区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是不可能开展这些长效工作的。

即使取得了基层政府部门的认可,社区活动也并不好开展,“我国的社区慈善事业刚刚起步,一切都在探索中,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王馨卉老师微笑着说。


入户走访,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很感人,实际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但正如四和仁爱的负责人所说,“再难,事情总得有人做,得有人推进,不能停下来。因为很多慈善活动最终都要落在各个社区,落到每一户人家。”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