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孩子内心的光明

题记:真正的慈悲是什么。它不仅要有一颗柔软的心,同时要扩大自己的心量,能够接纳这些苦难,去正视它,发掘孩子内心的光明。


      上周学佛小组的班长们很多参加了仁爱助学活动,下午的主要内容是由仁慈基金会的老师们讲述仁爱助学背后的故事。
很早以前就想去助学,但时间总是不暇满,山上的课不能落下,除此之外关怀员时不时的还要去山上开会。助学因为要提前一周培训占用的时间会比较多。二者出于逃避心理,总觉得面对那些经受苦难的孩子会不知所措,心中增添悲伤,但又帮不了太多的忙,会很长一段时间缓和不过来。基于种种原因未能踏出过第一步。

     在早上上山的路上,一开车来上班长班课的师兄也讲述了她上周的助学经历,她关怀的两个孩子背后的家庭背景。父亲曾是村里的干部,犯了事被判了十几年,刚进去不久。母亲支撑起了整个家,但身体不好,患有病,为了供孩子们上学找了份工作,没做多久就摔了腰,大孩子上到初中因为家庭的变故退了学。小孩子还在上小学,看起来满腹心事,话很少,母亲在一旁又总是不停的念叨他的孩子很可怜,孩子的话更少了。
    
    今天听仁爱基金会的介绍,那些孩子着实可怜,有着各自在外人看来致命的伤痛。看了一段视频,一个第一次参加助学活动的志愿者讲述她关怀的孩子,那个孩子的母亲杀死了父亲,母亲住了监狱被判了无期徒刑……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孩子。她的父亲和母亲长期不和,母亲很漂亮,父亲给予的关心太少,长期不在家,母亲时间长了喜欢和外面的男士打交道,也经常问父亲要钱,而父亲在城里打工状况也不怎么好,俩人因此常常吵架,母亲就经常往娘家跑,苦了孩子,放学回来没人做饭,父亲就常常让孩子到外婆家请母亲回来。孩子说她大部分的时间是来往于家里和外婆家的路上。

     一天母亲又找父亲要钱,俩人又起争执,父亲失手打死了母亲,而后父亲又自杀。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家人们都瞒着孩子说是父母去了远方(还是出了车祸,记不太清),孩子寄养在外婆家里。那孩子十四五岁机灵漂亮,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珠子转动起来异常灵动,她只知她是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不知她的背后背负着这样如此沉重的心灵创伤。

     当她们平静的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可怜孩子背后的故事时,下面的我们早已热泪盈眶,不能自己……我同样也是,我的心量太小,总见不得这样的场面,听不得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位老师接下来的讲述使我转变了面对自己所认为的苦难人生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长期在基金会里承担的一位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老师负责的这位孩子,也许是接触过太多孤儿的缘故,她以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学佛人的淡然平静面对一个又一个孩子。在讲述这位孩子时,她用孩子家里的一景一物、孩子身上的一件衣服一个眼神向我们转述。院子里的那些花儿在残缸里旺盛的生长着,家里虽然破旧但干净有条。孩子的衣服虽然普通但颜色搭配鲜艳活泼,明亮而又整洁。从孩子白皙的皮肤和圆溜溜的大眼睛上能想象得到母亲的漂亮模样。

    在讲述到孩子父母的事情时她同样声音缓和,苦难到她那里不再那么沉重和压抑。她为我们描述更多的是孩子的阳光、坚强、乐观、漂亮、天真。似乎苦难没有那么大……


     是啊,我们总是容易把苦难人为扩大化,看到一个孩子,听到一段背后故事,内心引发悲伤、同情,然后以及其怜悯的姿态给予温暖和关怀,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以为这就是慈悲、善良。
     而这位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同孩子们相处时真正的慈悲是什么。它不仅要有一颗柔软的心,同时要扩大自己的心量,能够接纳这些苦难,去正视它,发掘孩子内心的光明,并有能力告诉他,虽然他没有吃过生日蛋糕,但他依然是幸福、快乐的,要转变的是孩子正确对苦难的心态,而不仅仅是跑着去给他买一个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