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

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谨以此文致敬走在助学路上的人,致敬他们心中永不灭的光。

夏至未至,日影已长。6月18日清晨,奔赴河北涿鹿的仁爱助学志愿者们在天高云阔中启程。初次见面,许多面孔都是陌生的,但当大家穿上“仁爱助学“的黄马甲的那一刻,不需要寒暄和客套,我们都是最亲的家人。

 


此次涿鹿之行共四十人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名都很有特点,充满童趣的有之,如“海棉宝宝”队(简称“海宝队”);阳光向上的有之,如“希望蝴蝶队”;活泼清新的有之,如“春田花花同学会”,每个组名的后面都跳动着志愿者们善良温暖的心。八组的组长是位小志愿者,他年纪虽轻,资历却厚,参加助学已有年头了。在编队中,当他拿起手台抄收路况信息时,那严肃又认真的小模样,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敬佩。

 

路上的时光匆匆而过,中午时分我们到达涿鹿县城,稍作休整后大家带着各组走访孩子的信息表,向涿鹿山区的深处进发。拿在大家手中的每一张表都是一个家庭沉甸甸的人生。以下,就是我们的助学故事。

足球少年

诚诚是个十岁的少年,当我们来到他家门前时,他正从街巷的另一头走来。看到我们后,他远远望了一会,像是不知是该退还是进。姑姑看到他,喊他过来。走进他家的院落,灰灰土土,几间矮房,墙土还裸露着,我很怀疑它们能不能经受得起夏季暴雨的侵袭。院中一小片玉米苗涨势喜人,油亮亮绿莹莹的,让这个小院子活泼许多。屋里的灶台上落了不少灰,冷锅冷灶,该是有日子没有用过了。诚诚爸爸半身不遂,几个月前刚和妈妈离婚了,平日的生活主要靠姑姑接济。看着他单薄瘦弱的小身子在院里爬上爬下,姑姑说诚诚太费鞋了,现在穿的鞋都是大点的孩子不能穿的。我问孩子的心理状态有没有因此受影响,姑姑说他这个年龄还感受不到这个。我半信半疑。我招呼诚诚到我身边,孩子身上的衣服有点脏,小脸儿也灰土土的。问他刚才干嘛去了,“玩。”“玩什么?”“玩蚂蚁”,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头抠墙缝里的土。“你平常喜欢做什么呢?”“踢足球。”“踢什么位置?”“都可以,我一个人对他们五个人。我跳绳也跳得最快,一分钟能跳210个。”孩子说起这些的时候,眼睛里亮晶晶的。我摸摸他的头,“姐姐今天给你带了一个足球,你喜欢吗?”“嗯!”他看我一眼,又低头去抠土。我拉他进屋,见到诚诚爸爸,四十岁左右,长得憨憨厚厚,冲我咧嘴笑了笑,没有言语。

 

给孩子讲完蓝丝带的故事,志愿者给父子俩合张影。爸爸伸手去揽诚诚的肩膀,孩子后退一步,避开了。如此两三次,孩子终于别别扭扭地跟爸爸站在一起。我看不清爸爸脸上的表情,不知他心里是否会有一丝酸楚或无奈。离开后,同组的志愿者跟我说,收到足球之后,诚诚抱着足球失声痛哭。听后我黯然,一个足球能让一个少年恸哭成这样吗?是期待已久了吗?内心小小渴求被默默地咽下去多少次?笑脸之下,掩藏了多少委屈?有的时候,懂事更让人心疼,那是一种无处诉说的倔强。

三朵芍药花

亭亭是一个懂事贴心的姑娘,学习成绩优秀,长大以后想当一位英语老师。亭亭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患有腰椎盘突出,靠在当地的一所学校的食堂里洗餐具来维持生活,母女俩生活飘摇。因为家离学校很远,亭亭要先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坐上去学校的公交车,所以平日里亭亭只能住在近一点的姑姑家里,周末才能回家和妈妈团聚。回家的一路上,亭亭没有相识的小伙伴,时常感觉亭亭有些孤独。

 

走进亭亭的家,一眼就看见了爸爸的遗像,心里不免觉得压抑。再看到旁边挂着亭亭的奖状和画儿,才觉得小小的家变得明亮了。亭亭妈妈很热情,抱出了家里唯一的一个西瓜招待我们,切开后发现西瓜坏了,妈妈很不好意思,忙用自家产的小枣来招待我们,这份淳朴让我们很感动。

 

谈话过程中提起爸爸,想到眼前的日子,母女俩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孩子心疼妈妈,妈妈对孩子愧疚,志愿者一边鼓励这对母子,一边倾听她们被压抑的情感。临别时,亭亭摘下家里栽种的三朵芍药花送给我们,这时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个内敛的孩子脸上花儿一般的微笑。生活或许会有疾风厉雨,可泥土中冒尖的嫩芽,乘着雨水仍无惧盛开的花朵,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蓝丝带与姐妹花

受访的孩子中有一对姐妹,朵朵和蕊蕊,她们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再婚后几乎从不来看孩子,姐妹俩寄养在姑妈家。一进屋妹妹还有一点羞涩,志愿者为了和她更好沟通,把小组带来的小礼物一个蝴蝶结给她扎上,并拍下照片给她看,妹妹一下就高兴了,甜甜地笑着说好看。当志愿者给她读蓝丝带的故事,她听得非常认真,才读了一小段,她就情不自禁地说“好感人啊!”,这是我们走访的孩子中,最认真听蓝丝带故事的一个。听完故事后,妹妹认真地给姐姐系上蓝丝带,说想把爱传递给姐姐,姐姐是她重要的人,在她哭泣的时候总是姐姐安慰她。姐姐蕊蕊,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常常收养路上的流浪猫狗。

 

姐姐对姑妈很感恩,一提起姑妈,姐姐眼圈红了——“身在姑姑家,我们很幸运,也很幸福。有姑姑照顾,我们很感恩……”,说到这就哭着说不下去。姐妹俩系上蓝丝带后,深情对望,这种相依为命中两小无猜,真挚又美好的眼神深深融化了在场的志愿者们的心。

谁是谁的天使?

是夜,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感受。每个组都见闻了不同的人生,有意想不到的苦难,有咬着牙的坚强,有绝望,也有希望。我分享了诚诚的故事,一位志愿者说他小时候也很希望有一个足球,他能理解诚诚的眼泪,一半是愿望得到实现,一半是感受到了来自别人的爱。那时候要是能有一个人来拥抱他,告诉他要有爱和梦想,就好了。

 

这话让我想起,同组的志愿者在走访到一个很爱画画的小姑娘家时,让她现场画了一张铅笔画。这位平时不声不响的志愿者,极有耐心地等着小姑娘画完,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出门之后,他跟我说,他小时候也非常喜欢画画,可惜呀……后半句话没有说完,我看着他,他看着远方。

 

我们常常在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看到也曾经历挣扎、委屈和遗憾的童年。当看到他们心里那没有被填满的洞,我们用拥抱告诉孩子们,我懂!爱是相互的,流动的,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拍拍身上的尘土,用笑容迎接生活中的不圆满时,又何尝不是听到孩子们对我们说:看!你也要像我一样!

谁是谁的天使?对彼此而言,我们互相成就。你是我的天使,遇见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