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下午,根据此次安徽助学活动的安排,在当地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仁爱志愿者与受助孤儿、孝德之星共300多人,分成12个大家庭畅游五千年文博园。

当日,文博园在入口处悬挂欢迎条幅,为志愿者和孩子们送上了温暖。五千年文博园以中华文化为主题,采用古典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园内分三大景区:人文历史景区、主题公园景区和休闲度假景区。孩子们参观的是人文历史景区。
入大门,入口两侧各有入口两侧各有一只高6.8米,身长5.8米,宽2.7米威武雄壮的麒麟。左麒麟脚踩竹笺,代表“文”,右麒麟脚踏利剑,代表“武”,一文一武,吉祥如意。主大门共有三级35道台阶,中间是一条长达28米,宽4米的“九龙御道”。御道中间,有九条神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纹龙浮雕。它们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登上长长的御道,眼前就是五千年文博园的主大门。大门的平面为长方形,宽24.4米,高15米,进深4.8米,仿徽派建筑风格的门楼形式,为二层结构。底层采用花岗石建成,设三道门洞,主门洞宽9.8米,高5.8米,两侧小门洞分别宽3.8米,高4.8米。门洞柱墙上分别嵌有门神“秦叔宝”与“尉迟恭”的青石浮雕。二层采用仿木质结构,并着镏金雕饰。形象为大禹治水、文王求贤、天官赐福、郭子仪上寿等,雕饰细腻,高雅华丽。屋顶采用传统歇山式,亭角翘举,上覆徽瓦。屋檐中下方悬挂匾额,上刻有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手书的“五千年文博园”五个镏金大字。登上门楼,大有“一览天下小”的气势,眼界也随之开阔。

通过五千年文博园的正大门,右边是从东海运来的一百多块石头组成的“福如东海”文化墙,这些天然形成的观赏石造型独特、风格迥异、浑然大气。“福如东海”文化墙高约5米,长约40米,并且有几百个不同字体的“福”字,演绎“福如东海”这一主题的深远历史文化内涵。左边墙体上刻有古代幼儿启蒙读物《三字经》,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北京人文大学原校长周宏兴所题。在文化墙上面栽有几颗老松树,故命名为“寿比南山”文化墙。其高约7米,长约25米。“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寄托着五千年文博园对观光游客的吉祥祝福,睹之使人油然想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美好祝愿。

沿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文化墙一路走来,跃入眼帘的就是寻根问祖文化墙。它们是以原采石场的断面为基体,进行表面艺术处理,以活字印刷的方块字模为表现形式,将具有浓厚中华文化的“百家姓”雕刻于山墙之上。寻根问祖文化墙高6米,长70米,每一个方块字模内的姓氏都以阴刻或阳刻等方式雕刻而成。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并配以众多的古典文化图案点缀其间。其姓氏以铜质效果呈现,图案以石刻质感体现。整个文化墙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排列组合天赋,虽是文字与图案的组合,但整体则犹于一列美仑美奂的艺术长卷,文化与艺术之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是家族血脉的传承。“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孩子们在游览五千年文博园寻根问祖文化墙的同时,又可以寻觅自己的姓氏之根。

随后,孩子们随导游来到中华孝道园。中华孝道园用花岗石雕塑将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游人面前,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并在园内地坪上用汉白玉拼接一个占地面积约380平方米的巨大“孝”字,人行其上,寓意“尽孝之道”。此次安徽助学暨孝德奖颁奖活动的主题为“上下五千年,百善孝为先”,孩子们通过参观孝道园对二十四孝的故事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些孩子当中,还有此次评选出来的57位仁爱孝德之星,他们的孝行堪称现代版的“二十四孝”。

紧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蜿蜒盘旋,总长约490米,47035个汉字的中华汉子龙。47035个汉字收录在《康熙字典》中,以以阳刻的形式雕刻于龙鳞上,形成中国文化之活化石,形成一个立体文字博物馆,并在龙的脊背上刻有中国467个城市的名字。孩子们惊奇于这个巨大的汉子龙!

志愿者和孩子们来到一个广场,有“三教合十”四个大字。“三教合一”为五千年文博园和谐文化最显著的体现。五千年文博园将孔子列国行群雕、老子雕像、释迦牟尼卧佛共同构成儒、道、佛“三道并流”的看点,形成“三教合一”的和谐思想。广场很大,志愿者和孩子们纷纷在广场合影。

徽州文化村是五千年文博园为了展示和弘扬徽州文化,将非常有特色的徽州文化精华浓缩在此。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北京的志愿者一睹徽派建筑的眼福。

     孩子们到了根雕馆。

还登上了高达22米的“盘龙”。之所以是22米,导游说是因为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选择建22米。

从盘龙下来,回头正望到“问天阁”。问天阁为五千年文博园中心建筑,与景点“古南岳”、“屈原问天”、“华表”成一直线,成为五千年文博园的中轴线。起名“问天阁”,源于2000多年前中国诗人屈原对自然界和人生求索的名作——《天问》,又因其为文博园最高建筑,问天阁这个名称就应运而生了。其座西面东,坐落在烽火台座上,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三层三重檐,呈方亭式,每面57米。问天阁通高26米。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青砖徽瓦。上层檐为纵横相交四面显山的歇山顶,正脊交叉处置铜顶。东檐下悬“问天阁”巨匾。二层檐下设石栏一圈,供游人登高望远。下层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厦,整体造型颇具唐楼遗风、宋阁韵味,扇门和槛窗采用三交六椀菱花隔,极为精致。山下远眺之,问天阁雄伟庄重、古雅挺拔。据说,登阁凭眺,满目佳景,登上问天阁可将整个景区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但由于时间有限,孩子们没能登上问天阁,只远远地看到了问天阁壮丽的美景。

     畅游一个下午,孩子们很欢乐,仁爱志愿者们却一直提着心,由于一个大家庭有二十多个孩子,志愿者要保证不能有一个孩子落队,还要照顾孩子们的安全,很是辛苦,但志愿者们说,看到孩子们的笑容,这一点辛苦都值了!
      游园后,孩子们写下了他们的感受。

     “即使走了很多路,感觉很累,但是心里是很快乐的。我看到中国文化的久远,看到二十四孝,我知道了古代人是很重视孝的。因此,我们要尊重长辈,爱护他人,要将爱发扬光大,要将爱一直传递下去。”
     “了解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国古人的孝德之心。中华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新一代去传承和发扬!”

     “当我们去参观五千年文化的文博园,我们体会到要珍惜物品,也学到了知识,感受到古代人民的勤奋和勤劳!”

     “觉得和‘家长’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也很快乐,虽然我以前去过文博园,但没有完全看到所有的展区。这次是导游带着我们,

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我真的很开心。”

“文博园凝结了各种文化因素,真的很漂亮,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感受到了文化的精深。感觉很精彩,内容包含很多,在短时间内无法细致体会。各组的家长们都组织得很好,还有导游姐姐很热情。大家都很累,志愿者们更不用说。这次活动很有意义的。”

“这次参观文博园,让我学到了很多历史,但在我们的家长的带领下参观更有意义。他们是那么用心地守候着我们!”

“文化依然繁荣,景象如此生动!陪同我的新家庭,我深受感动。我们不但不孤单,而且很开心,笑得很灿烂!”

“经过下午三个小时,我觉得我们虽然才来了几天,但大家都非常地团结,有些同学没水喝,其他同学连忙递上自己的水,让我感受到了真的是快乐幸福的一家。”

“参观文博园后,我们都感觉有一点累。我想,作为志愿者的哥哥姐姐们比我们更累。在这个集体生活中,每天都会有许多新体验、新感受。在文博园里,我们在一起玩乐很多地方,就像一个大家庭很开心。那种开心我无法用笔描述,只能用心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