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千里之外的大凉山,仁爱人的内心一直在翻动着波澜。1月份的凉山喜德县之行,不仅开启了9家启明书院和9家仁爱小屋,也在那里播撒了仁爱的种子——100多位仁爱当地志愿者。那里特别的气候,特别的民族风情,特别的地理条件,带来了物质极度匮乏。
当我们走入凉山的时候,我们能带去的物质是有限的,带给我们内心的冲击是巨大的,也带给了我们一个深入的思考:在这里,我们该如何做慈善?怎样的慈善播撒下去,才会变成凉山同胞生命的动力之源?为何同为高原地带的瑞士却是富庶之地。瑞士有"欧洲屋脊"之称,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瑞士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县委书记曲木伍牛曾写过一篇调查报告《凉山彝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贫困现状及其特点》,在曲木伍牛书记看来,凉山贫困的首要原因就是历史问题。在大多数彝族聚居的山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但是,曲木伍牛在调查报告中提到,从甘孜、阿坝等四川其他两个民族自治州看来,其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比凉山好多少却比凉山富裕多了,所以关键问题肯定不在自然条件上。曲木五牛的调查报告显示,彝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受教育时间短,文盲、半文盲人数不降反升,反贫困的智力支撑力弱。而瑞士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没有文盲的国家,可见教育是重中之重,更是希望和未来。
大凉山老乡大多数住房不配院坝、厕所和畜圈,门前就满满地堆积着一年来的生产用肥,任其日晒雨淋,卫生条件极差,要进室内必须从粪堆上踏过。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精神长期受到压抑,普遍存在苦熬不苦干的思想。曲木伍牛书记的思考不可谓不深刻。当我们去大凉山时,有欢悦,也有悲凉,说不出的感觉,更觉得责任重大。而这份重大的责任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帮助这么简单。物质再多也有耗尽的时候,只有生命的源动力产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生产力。
在大凉山也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希望所在,政府在一批批的向大凉山选派干部,甚至很多村书记都是政府公务员派过去的。这些政府官员过去后,在身体力行的向当地的村民传递不一样的气息和生活理念,也看到了这些官员的吃苦耐劳精神,为当地村民做父母官的用心。
1月16日,仁爱总部志愿者返回北京后,还有物质陆续抵达大凉山,当地志愿者吴霄带领大家再次分拣这些物质,并各村书记再一次来到县里,领取自己村分得的物质。1月31日,喜德县尼波镇甘洛村第一书记阿萨带着大包小包的物质,乘坐火车两个半小时,才从县城回到镇里。到镇里的第二天,用马驮到四个村民小组,再分给村民。政府有这样的官员是当地村民依靠和希望,也是仁爱在当地的基石。

 


看到阿萨书记的留言不由得心头震颤: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送给尼波镇甘洛村的新年礼物,已经装上火车,再过两个半小时就运到尼波火车站。感恩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感恩善良的志愿者,这个新年,村民肯定暖暖的!

 

我们到底能为那里的同胞做些什么?才真正的能帮助到他们,让他们身心受益?这是我们要不断思考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