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进藏第四天,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仁爱灾害救助中心“仁爱·日喀则”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爱心人士浓浓的爱心物资送到了最需要的藏区灾民手中。
1日晚上,仁爱与先期抵达日喀则的其他公益机构开会讨论,最后决定先由蓝天救援队的“大勇”连夜赶往拉孜、吉隆等地核查受灾信息,其他公益机构在临时大本营等候前方消息,然后再决定各自下一步的行动。从这可以看出,在灾害救助过程中,公益团队间的协同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可以防止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在等待前方反馈信息的同时,灾害救助中心负责人李韵峰带领救援队员前往在日喀则安置点参观学习。设立在郊区的安置点是日喀则地区唯一的一个安置点,如今,该安置点救援物资已经出现饱和,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参观学习这一饱受大家赞誉的规划设计。果不其然,在中扶救援队杨队长的陪同介绍下,我们仁爱救援队确实感受到了该营地建设的专业化。据介绍,这个日喀则安置点从规划设计到搭建完毕3500顶帐篷,仅仅用了三天时间,而且从帐篷间距、排水系统、电线杆预埋、道路铺设等各个细节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极其专业的救灾人士设计的。如今,这个营地正在建立板房,一看就知道今后几年的规划已经做好、并在逐步建设中了!曾经参加过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培训的李韵峰队长说,这营地一定是极其专业、救灾经验丰富的人士设计的,比我们学习的还要专业、规范,如果是我来建设,至少也需要十天八天的时间呢!

还没有考察完毕,就接到了前方反馈回来的信息:1)现在前往重灾区吉隆镇的道路出现几处塌方,难以行走,而且前期进入该地的多家公益机构已经将大量的物资放在该处,吉隆灾民已经撤离一部分,现在那里物资已经饱和了;2)而正处日喀则与吉隆中间的拉孜县却是物资紧缺,刚刚设立的拉孜安置点急需大量的急需品,而且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收到反馈信息后,大家简单讨论,决定取消将救援物资运到吉隆镇的原计划,而转为发到更需要的拉孜县城。就这样,仁爱救援队员火速返回临时驻扎地,整理、装包、上车,拉着满载物资的卡车,向拉孜县城开进。
一路上,藏区海拔不断提高,翻越5100米的垭口对于仁爱救援队员来说的确是个考验,不过好在没有出现剧烈的高原反应。而且,刚到拉孜县城,车队就碰到了在以往多次救灾中结下深厚友谊的“谷子”队长,进一步证实到拉孜安置点急需物资。就这样,我们几个公益团队就继续前往设在郊区的灾民安置点。

拉孜安置点也是设立在郊区的平坦地方,风沙满天、尘土飞扬,帐篷等各类基础设施都是刚刚设立的,如今800多灾民生活困难,急缺生活物资,仁爱这一卡车的物资是所有公益机构中第一批抵达的,能够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与拉孜民政局沟通后,我们几个公益团队决定将整车的救援物资卸到这里,送到最需要的人的手里。

卸货刚开始,安置点里的灾民就主动过来帮我们卸载物资,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专挑最重的东西来搬,一阵狂风袭来,我们都看不见人了,但是西藏人民依然没有停下来,一方面可以看出西藏人民的淳朴善良,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灾区人民与全国公益团队和谐互助的场面。尽管语言不通,但是从灾民的眼神和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我们的到来是非常感激的!

正要离开的时候,有关负责人说,尼泊尔已经向中国申请难民收容,拉孜难民安置点将很可能作为收容尼泊尔难民的地方。这个信息实在是太重要了!

最后,经过讨论,仁爱灾害救助中心决定从拉孜连夜返回拉萨,一方面我们的第二批救援物资即将抵达,另一方面受限于运输车辆等各方面因素。这从中也可以看出,灾害救援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
在连夜返回拉萨的途中,我们看到了大批运输救灾物资的各界车辆,我们心里踏实了不少。其实,救灾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只有各公益团队之间互相协作、互相补位,才能更有效地帮助灾区人民,实现专业救灾、科学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