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问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如何保证和来访者沟通顺畅?如何让对方认同并跟随自己的疏导?借由此次机会,在这里跟大家粗浅的谈一点我的个人看法。

简单来概括,沟通的效果来源于文字、声调和肢体语言。其中文字来源于人的意识层面,而声调和肢体语言来源于潜意识层面。有数据显示:文字、声调和肢体语言分别占整个沟通效果的7%、38%和55%,由此就很好理解“明明我就是对的,他总是不听我劝”这种事情为什么常常发生在生活中了,沟通效果基本不取决于你是否是那个“手握真理的少数人”。


如何才能有效沟通呢?“先跟后带”!通俗点说就是先跟随、接纳、肯定,同频后再向对方带入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先跟后带”中“跟”是最难、最下功夫的,需要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同理心看问题,从而也让对方卸下抗拒,打开心扉真诚的交流。

在这里我把“先跟后带”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肯定对方的情绪;二、重复对方表达过程中的重要字句;三、肯定对方的动机;四、肯定对方可接受的部分;五、肯定有新的可能性。

举一个助学过程中实际出现过的案例,来诠释“先跟后带”的实际操作过程:小雪(化名):我不想读书了,家里没钱。我要跟隔壁的姐姐去大城市打工。

志愿者: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一定让你很有压力是不是(肯定对方的情绪)?听到你说因为家里没钱,要放弃学业跟隔壁的姐姐出去打工(重复对方表达过程中的重要句子),是不是想给奶奶减轻负担,早点出去挣钱让她老人家可以过得好一点(肯定对方动机)?我感觉到你是一个非常懂事、善良、心疼家长的孝顺孩子,而且知道跟着熟悉的姐姐一起去,说明你是个知道保护自己的聪明姑娘(肯定对方可接受部分),如果你愿意,阿姨帮助你一起分析看看小雪怎样可以让奶奶真正过上舒心的日子好不好(由此引出下面“带”的部分)?放弃学业从短期来看似乎是减轻奶奶负担,但长远考虑,以你的学历只能一直处于低收入人群中,那么如何让奶奶过上好日子呢?如果阿姨有更好的办法,你愿意听吗?(肯定有新的可能性)

接下来就可以带入让孩子继续读书创造更好人生价值的观念。当然沟通中同时也注意跟随孩子的语速、语调以及肢体语言,切忌过于亢奋、摆出有侵略性的姿势(身体过于倾向孩子)、双手抱在胸前这些有碍于顺畅交流的举动。

说了这么多,想要见到成效、游刃有余的运用这些方法,还是需要不断练习的,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公益活动,更是让我们学会用语言滋养身边的人,当周遭都因此而感受到快乐,想想看,我们的生命还会觉得匮乏吗?期待看到孩子们在“仁爱”的帮助下展开人生美好的篇章,更期待的是看到每一个“仁爱”的家人们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出生命芬芳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感恩有你一路相伴,让我们一起携手走入下一个十年、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