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8日下午,“仁爱启明书院”进行了第一期自愿者培训,进而也拉开了“书院”志愿者培训的序幕。

此次培训地点虽然在广东,除广州、韶关、河源等广东当地的志愿者参与培训外,还有海南、江西、福建、北京的志愿者,因而培训时间安排在下午和晚间。培训的第一个流程,播放“北京市仁爱基金会”五周年视频,便于志愿者们对基金会的理念和历史有一些了解认识。

第二个流程基金会通识培训,重点介绍基金会的使命、理念及其他项目,主讲人为基金会志愿者部负责人刘志峰老师。

第三个流程是“仁爱启明书院”项目介绍,主讲人为“书院”项目部的肖昱欣老师。“书院”是基金会最新的项目,出生刚刚两个月,已经开启了四家“书院”,9-10日位于韶关的三所“书院”即将启用,启用的书院将达到七家,还有多家“书院”在建设中。“书院”得到当地政府的长期支持,培养当地志愿者参与到项目中,最终使被资助人也能够成为志愿者。“书院”针对孩子的课程主要是阅读、美术、音乐、手工,而对老人,主要通过开读书会、放视频和音乐的方式。肖老师还给大家做了领读示范。

书院离不开书,因而图书分类是培训的第四项内容,由图书文化分类专业李业林老师给大家教授了图书分类方法学,河源启明书院肖丽老师讲述了自己在河源书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图书分类案例。

第五个培训流程是志愿者行为规范。由基金会志愿者部的张向老师主讲。他采取的方式很独特,先让各地志愿者分享对启明书院建立的感受,然后再总结出真正的志愿者行为规范。河源启明书院游校长分享说,“累且感动着,为第一家广东书院的成长而高兴。”还有志愿者分享到,志愿者必须没有功利心,志愿者必须在工作之余付出时间,志愿者必须学习专业知识。

张向老师总结说,行为规范就是你要达到的目的,通过各位老师在书院建设中的经验,总结出属于“仁爱启明书院”自己的行为规范,微笑是易于接受的表达和祝福,对陌生路人的祝福,对他人的倾听和关怀……仁爱志愿者的理念只有两个字,就是“用心”。点滴事情很难用行为规范去总结,只能用心去感受体会。

最后是文馨老师隆重登场,题目是《带着快乐做志愿者》和《与受助者的沟通》。“志愿”,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立志做的事情,这个志愿是大愿,是利众生的,有承诺的,是给自己做的。种下一颗智慧的种子就是让自己的智慧发光,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和快乐。

做一名快乐的志愿者,首先要“平衡”,做一辈子快乐的志愿者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用平衡模式去做,合理支配时间;其次是“忆不思”,没有思考就只有本子上的文字。我们在读书中要学会问问题,学会思考。最后是“杂烦恼”,读书尽量找有理有据的故事,找权威人士的书,尽量不用自己的分别心。做快乐的志愿者,做有结果的志愿者。

志愿者在文馨老师引导下,进行了沟通的互动环节。志愿者两两面对面的站着,内心默念着:我百分之百地爱自己,我百分之百地爱你,然后给对方一个拥抱。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如何梳理沟通的矛盾,学会在善行的同时如何照顾自己的家人,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善行无限地放大并顺利进行下去,让在座的志愿者都受益匪浅。

最后,大家都积极分享自己的故事。

广州志愿者肖剑雄分享:参与仁爱活动,跟老家亲属有了接触,有能力感动别人,对自己内心是个释放。才理解了感恩慈善的意义。还有位广州志愿者分享说,志愿者最关键的是有一颗仁爱的心,她认为孩子们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帮助,当老师把语速放慢,耐心交流时,就已经帮助孩子了。

韶关志愿者分享:小时就是因为一本图书改变了命运,因一本小人书走上了绘画的道路,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所以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个书院就能改变更多的孩子。期待韶关书院的启用,作为美术老师,愿意在书院做美术教学方面的支持,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爱心、耐心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河源志愿者分享:提高自己的素养,做到百分之百的付出,不要计较别人的不理解,不把不良情绪带回家

福建志愿者分享:在福建筹建“仁爱启明书院”就是对家乡识字坊的回忆,希望在自己身上可以复建这样的回忆。

北京志愿者分享:本人是一名律师,觉得法律无法改变人生,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公益应该是每个人的公民行为。这时出现了感人的一面,难得见面的三兄妹因为“仁爱启明书院”的慈善项目聚在一起,这是一年难得一见的场面。

还有位妈妈志愿者分享:我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应有的母爱,但我希望今后通过沟通,让孩子明白妈妈在给更多的人献出自己的爱。

另外还有一位志愿者分享:有两点,第一点爱别人是需要有能力的,第二点是在做自闭孩子的志愿者中,体会到做不同群体的关爱是需要不同方法的。

最后,北京市仁爱基金会理事长涂顺强老师总结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书院是最能够承担传统文化义务的。我们应该从关爱身边的人开始,而至关重要的是坚持。

培训在温暖的气氛中结束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生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