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家父从东北到台湾,辛苦工作,到1957年创业。我算是家族第二代传承者,目前我的小孩也在公司做,算第三代了。我身为第二代,父辈和前辈给我的最大资产,一个是“价值”,这非常重要;另外一个是“关系”;同时,也要担负更多的“责任”。
在台湾,“外省人”的企业可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聪明的上海人,他们到台湾之后从织造、百货开始,做得非常好;另外一类是“山东邦”,他们做粮食、榨油这样的传统生意。家父自1957年开始,创办一个非常小的榨油厂,做豆油、面粉生意,发展至今,我们在台湾已是最领先的食品公司之一,逐渐地,我们的生意发展到整个亚洲。
1977年,我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后来有5年在国外念书,但一直都在这个公司里。开始我非常不喜欢我的公司,我甚至不喜欢回到一个所谓的家族企业里面。所谓家族企业代表什么呢?当时的我认为,家族企业代表一个很凶的暴发户式的老板,要么一堆亲戚彼此勾心斗角、吵架,要么是表面和谐,却永远不做决定,找不到企业的正确方向。后来,我进入家族的公司工作,慢慢发现家族企业有很多责任,职业经理人无法承担这些责任,因为这些责任要求你要做到无私,要去奉献。这些责任非常重大,几乎等同生命,你会爱护它,去照顾每个人,照顾这个企业。我听过几次前辈、长辈讲他们为这个企业的奋斗经历,很让我感动。
我常常在想,什么是家族企业?我在很多年前看过一部影片,讲非洲有一群大象,象群的家长要带象群走过各种草地觅食,其中一头象鼻子断了,树太高,它吃不到叶子,象群的家长便在每次选路线的时候,选那些比较低的树丛,以便让这个残疾的象也能吃得到。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家族企业,他会很用心地照顾每个成员,但是还是要达成企业成长的目的。
我们的家族中当然会吵架,这很正常,大家都有很强的使命感和决心,所以,关着门吵架,开了门还要对大家微笑,对外要保持一致,但是,彼此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都希望公司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父母亲两年前都离世了,如果他们泉下有知,也会觉得很欣慰,我们的家族成员都比较团结。
我们在台湾开始做的是农业,卖豆饼给农民。我父亲是大连人,会讲一点点日文,可以跟台湾当地一些人进行简单沟通。他是一个淳朴的人,谦和低调,对人诚恳,也非常强调诚信,这也是我们公司最大的资产,是我们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基因。
最近与好友聊天,他来自一个大家族,其家族企业的一个特性是很容易产生特别的管理风格跟价值,他们的老板强调两件事情,一个是要求每一个公司、工厂每年要拿出相当的资金用于工厂的维修、设备维护;另一个是按时发薪水,他认为公司不应占员工的便宜。对他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价值,整个传承最重要的是核心价值的传承,至于做什么事业,都可以慢慢调整。
我们这一代怎样才能更好地治理企业?如何让家业得以传承?我想这是企业家族和家族企业面临的挑战。
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关系”尤为重要。我的一个好朋友,是索尼家族的长子,他的父亲就是盛田昭夫,索尼创始人。其家族做食品起家,在日本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二战后,美军占领日本,日本整个饮食的习惯都被改变了,他们的家族开始担心以后都要吃西餐,就叫盛田昭夫去创业,于是有了索尼。有趣的是,其家族事业仍以食品行业为主。
我们企业有个合作伙伴,来自美国一个很大的家族,主营农业,其家族企业曾是全世界前两名的粮食公司,家族内所有人的企业、公司都是合作伙伴式的。他接班后,把企业的食品业务卖掉,做单纯的投资公司,但他仍专注于整个农业食品行业,因为在此行业,他有非常强大的关系网络。
欧洲的公司都有一、两百年的经验了,而大部分华人企业都是在“二战”以后开始,在1950年以后,甚至更晚,经验太少。若要家族企业得以传承,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家族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够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哈佛大学有一个家庭学校,鼓励企业家族的成员及主要经理人一起参加,讨论很多案例,也讨论彼此扮演的角色。
20多年前,我们公司正式到大陆投资,在台湾算比较早的。深入后,我们发现有很多挑战,从台湾到大陆,我们像是从温文儒雅的《红楼梦》一脚踩进了《水浒传》里,要重新学习。
我有四个兄弟,“第三代”则有40多人,有6位在北京。他们在外面念书,回来做事,希望在大陆发展。但在适应能力上,他们有所欠缺。有种现象,从国外回来的大部分人好像都有所“退化”,缺乏战斗力,不知道在中国的环境下如何竞争。我的儿子高中时就跟我讲,说他要做音乐家,不要在公司工作,我说你自己决定。后来他在美国念了音乐学院,也很难得找到一个很棒的乐团,当了一个黑管手,工作了几年,有一天他说想回到公司来工作,我同样敞开大门。对于下一代,如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我们每两年会有一个大的家族会议,当然平时也有一些定期的财务报告,还会定期召开小型会议,大家讨论,每一次都有一个特别的讲者来辅导培训,以便让第三代尽快进入角色。
在大陆,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二代企业家,当然,在我看来也有一部分太安逸,或者说太享受了,做事情不是很踏实,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中国似乎经济成长太快,财富来的也比较快,传承过程中,尤其是在国内,怎样能让接班人更了解创业辛苦,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是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女儿,有一次乘飞机,我在商务舱,我发现她跟先生、孩子一家三口坐经济舱,我说你们为什么不坐商务舱?她说小孩子还这么小,要训练他勤俭。我很感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在教育下一代,用不同的方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家族以及家族企业。
家族要传承的不只是钱,更多的是“价值”,对社会来说,也是极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