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资金1000万元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针对近年不时出现一些群众因突发事件、事故或重大疾病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的现象,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首次将“救急难”作为社会救助的基本方针予以明确,与此同时,一些慈善公益组织也开始行动,围绕“救急难”开展公益行动。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佑华公益基金6日在京启动“ 天使益 应急循环助学金”公益项目,启动资金1000万元,这是我国首个以“救急难”为核心内容的公益项目,旨在缓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人才配置不均衡,救助重大事件、事故或疾病发生时的急难群体,从而减少各类急难事件及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据介绍,该项目初期将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医学类院校试点,符合资助条件的急难学生都可申请没有利息和任何手续费的应急循环助学金,毕业工作后再分期还款即可。

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介绍,只要是我国境内公立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含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入学新生和在读生)在发生紧急疾病风险、灾难风险和经济风险等紧急危难状况时,均可申请“天使益”应急循环助学金。

“之所以选择医学类院校的学生作为救助对象的试点,是因为医疗救助既是 救急难 功能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数量,保障扶贫开发成果的重要手段。”李晓林说,项目将保障医学院校学生在面临急事难事时能及时获得救助,顺利完成学业,并鼓励其毕业后从事医疗及相关工作。

正如李晓林所说,“救急难”功能实现,离不开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然而,当前现状是,一方面基层医生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医学类毕业生转行率超高。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援引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60万左右医学类毕业生,超过50万人转行,仅约10万人从事医疗及相关行业,农村基层医生缺口更达53万人。

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处长潘俊告诉记者,该院医学类大学生中家庭困难生所占比例非常高,“虽然面向本科生的助学金或助学贷款项目相对较多,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资助;尤其是研究生助学金项目非常少,对学生及其家庭而言,经济负担沉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保障机制主要集中于学杂费、生活费等常规经济问题的解决,而对于教育实施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出现的紧急性重大事件带来的经济困难缺乏应对措施。近年来,高等院校学子因紧急性重大事件导致的辍学、退学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一问题在教育周期相对较长、培养费用相对较高的医学高等院校尤为突出。

另据介绍,为保障项目可持续性及鼓励医学类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及相关工作,项目在还款方式上进行优化设置:即毕业后从事基本医疗行业的学生,最迟可在毕业后第4年的7月份开始还款,在读期间所欠款项本金总额分24期等额还清;毕业后未从事医疗行业(转行)的学生,则在毕业当年7月份开始还款,在读期间所欠借款总额本金分6期等额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