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理事长、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5月27日晚间做客,由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主办的京师大讲堂。并在现场发表了名为“商业与公益”的演讲,在壹基金近日备受质疑的舆论关口,马蔚华此次公共场合的出现与对相关事件的当面回应,备受关注。

我最终草率地答应了接任理事长的请求

去年此时,深圳招商银行总部,行长马蔚华静静地等待着一个即将终结他十五年商业银行掌舵生涯的通知。董事会将讨论是否通过马蔚华卸去行长职务的议题。就在会议开始前,马蔚华意外地接到了李连杰和王石打来的电话,这个恰逢时机的来电,似乎暗示着一个酝酿已久的挖墙角决定。李连杰与王石均开门见山地问,“马行长,您是否愿意来壹基金做理事长?”

意料之外,在马蔚华看来,突至的邀约让自己一时举棋不定,他至今在各个场合谈及关于公益领域的演讲,都会以同一个开场白发语,“我只是个公益初学者,向你们学习。”情理之中,在此之前,马蔚华已担任壹基金的理事,并承担壹基金预算委员会主席一职,全然不能称其为慈善圈外人。

踟蹰几度,并在李连杰等人电话的强势公关后,马蔚华做出了决定,按他的话说,“我最终还是草率地答应了接任壹基金理事长的请求。”由此,招商银行,这个管理着近四万亿人民币资产的中国最大商业银行少了一个强势带头人,而中国慈善公益界、壹基金,因此得到了一位享誉商界的银行家。在北师大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看来,这是中国慈善史,乃至世界慈善史上少有的案例,非常期待。

公益的事有话没处说

与其他企业家做公益的思路相同,主掌壹基金后的马蔚华坚信,慈善公益用企业化管理是趋势,商业手段助公益企业达到其特殊目标。在美国慈善公益组织受公司法约束,在有私人特征的起点上,带有法人治理的结构性质。“我们需要市场化,专业化,更要去研究需求”,毕竟是驾轻就熟,马蔚华在分析公益管理实操的时候,依然喜用银行家的思维理解与分析问题,“吸收善款就好比存款,而执行资助慈善项目,就好比贷款,如何平衡这个池子,金融的经验会给予我启发”。

而长期的银行从业史打下的形象烙印,有时也让已“归顺”公益的马蔚华颇感无奈。今年的全国两会,马理事长准备了众多关于慈善公益的问题等待记者提问,而被记者围堵时,无数“马行长”的争相称呼后,便抛出了一个个“互联网金融”以及“余额宝”的问题。“还是挺失落的,公益的事有话没处说啊。”以至于后来,马蔚华干脆自备了十家熟识的媒体就慈善话题进行“自采”,才算一吐为快。

为了拿苹果公司的2000万 托熟人走关系

“未来3到5年中国公益会有重大转折,来自社会改革,互联网的冲击,以及民众对公益的认识加强。而这3到5年,我们壹基金也会通过网络来实现我们人人公益的目标。扁平时代,让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慈善领域有相同的进步机会,不必追寻发达国家既往的道路。”马蔚华,这个九零年代就已官至厅局级的老手当然深知中国社会制度的侯门深海,有些既往的道路经验在这片土地上很难生根发芽。他提到了最近刚发生的一件事。

“其实这段时间,美国苹果公司要给壹基金捐赠2000万,但因为中国大陆的免税政策等问题,捐助差点流产。我是找了很多关系和熟人,才勉强保住了这笔来之不易的捐赠,还好有熟人,但我也不能总这样。还是要呼唤制度的完善。”壹基金有选马蔚华做理事长的资本和幸运,而换之其他的公益组织将很难遇到这种“幸运”。

误解、委屈、愤怒 都是我们必须经历的

马蔚华认为,中国没有一个能够反映慈善现状权威的体系和数据,信息统计和税收制度都不完善。“美国有大量富豪承诺死后捐出至少过半财富,当然我钦佩他们的善心和境界,但是在面对巨额的遗产税的征收,慈善减税,捐助免税的配套政策,与其死后把钱给政府,还不如给社会,要是我有那么多钱,我也捐。”

谈到慈善质疑,远观有郭美美,近眺有崔永元、李亚鹏、李连杰。作为壹基金理事长,马蔚华终于与“质疑”这种时髦现象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公信力受质疑是必然现象,尤其在网络社会,首先要反思公益组织本身的缺陷和不足,美国也经历过类似阶段,但之后他们的慈善获得了大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公益虽有不足和矛盾,但在社会矛盾爆发期,基尼系数连续十年超过国际警戒线,政府不能包办所有社会管理的问题。“郭美美事件”的大辩论是公益行业思想的转折,质疑,评论不是坏事,不怕辩论,让大众知晓与关注对行业有益,虽有误解、委屈、愤怒,都是我们必须经历的。”

若每个人都是雷锋 那这个社会就不需要学雷锋了

与众多公益人观点相似,马蔚华也认为公益基金会10%的成本上限规定不科学。“要吸引到一流的公益人才,就必须要提供符合市场规律的薪酬。只有专业的人才能更好做高效率的慈善。在美国成本上限有些是30%,有些则更高。全职的公益人也是人,也需要养家糊口。从不为己,专门为人那是雷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雷锋的话,那这个社会就不需要去学雷锋了。”壹基金团队有许多年轻高学历的员工加入,面对这些青年人,马蔚华回想到在雅安的见闻,“那些从国外毕业回来的孩子,为灾后援建至少要在灾区呆上半年,每个月才2000多块钱工资,我确实感动。”

中国在公益慈善专业人才教育上,有长期的滞后和缺失。全美国290多所大学,每所都有公益慈善方面的学士与硕士学位,而在中国却凤毛麟角。“难怪我们人才少,现在我想找个公益的人才,真的不容易。”马蔚华感慨。

没必要对质疑一一回复和对峙 会引起无休止的争论

主动找媒体,不回避问题,一直是马蔚华的舆论操作方案。而网上对于壹基金雅安地震善款使用与信息披露有落差问题的质疑,似乎并没有达到让更多公众知晓的传播结果。

“这是一个误会!”,马蔚华说,“国内外经验来看,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务院规定的时间是3到5年,我们争取在3年内做出示范效应,但这需要过程。可能我们有些事情没有说清楚,雅安一周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我们的信息披露还没有达到让更多人看到的效果。”

“但是,我想没有必要对所有质疑一一回复和对峙,因为会引起无休止的争论。我们也从自身找原因,我们的民众只知道年度善款必须使用至少70%的规定,却不知道2012年的新规定。也正常,之前我也不知道,需要更多传播。我从雅安回来特别叮嘱公布过,在雅安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披露,我们都公布了,只是质疑人没看到,清者自清。”

经历的事 每时每刻坚定我做壹基金理事长的信念

有一个改革的政府、一个创新的企业、一个批评的媒体,中国公益才有希望。“这几个月经历的事情,让我每时每刻坚定了做壹基金理事长的信念”。采访最后,马蔚华给出了这样的感慨。也许,这才是开始。

记者:如何看待壹基金,以及国内公益基金理事会结构不合理或仅挂名不参与管理的问题?

马蔚华:中国还没有一部《慈善法》来详细规定理事会的结构比例问题,但我想,壹基金作为一个公募基金会,今后有可能会扩大理事会的规模,或者加进来一些专业公益人、媒体人,共同参与管理和讨论,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

记者:如何看待“慈善银行”的构想?

马蔚华:我曾经问过公益研究院王院长,公益机构组织除了把善款放在银行里收取很少的利息外,是否可以用这些钱来理财,或者做其他的投资?便于把善款资金池做大。但目前风险很大,我想,如果仅为了让善款资金池更大些,而去做慈善银行的话,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