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瑞,25岁,但大概是因为有些智障,心思单纯的缘故,看起来倒像是个初中生。在心栈,大家都愿意把他看做一个大儿童。

 

  

2013年十一月初,我刚来清华心栈奉粥,发现有一个穿得干干净净,头发理得短短的孩子来粥车这里看热闹,你要是奉粥给他,他马上哼唧着跑掉,尽管你微笑着,出于善意地希望他喝一杯热粥暖和暖和,但他是不肯的。听常来的老志愿者说,这孩子,天天来,很可爱,可惜从来不喝我们的粥。我每次去心栈,确会看到他,不直视你的双眼,只是双手紧插在上衣口袋里,夹着膀子,侧着脸看着别处嘻嘻地笑,同时嘴巴里发出一些声音。时间久了,就知道,这就是他高兴时候的样子。#p#分页标题#e#   

因为忙期末作业,我中间有一段时间没去心栈。再去时,发现过瑞有了变化。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来奉粥的地方高兴地喊两声了。由于粥车的出发点是一家位于清华科技园内部的素餐馆,因此,每天早上粥车和志愿者需要走一段马路,走出清华科技园到成府路大街的奉粥点奉粥,过瑞就等在这条粥车必经的马路上。大家看到他,就跟他打招呼,叫他排队进来和大家一起走,可是他还是老样子,斜着身子笑,嚷嚷着,急急地跑开,就这样,我每周去一次,每次都发现这个孩子往清华科技园这边走得更深了。可是仍然不参与进来,可能还有些害羞,有些怯生,但是他竟然知道粥车要经过的路,甚至是粥车的出发地素餐馆,可知这件事是在他心里是留了意了。#p#分页标题#e#   

他的家庭,他的成长和他的教育,志愿者们一概不知,可是他在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中离粥铺越来越近,后来放寒假在家,我在志愿者的微信上看到他已经穿上义工服开始给盛出来的每一杯热粥插勺子了。他的信任一点点地增加,终于走进了心栈的大门,并在在签名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过瑞。   

他似乎对我十分友好,每次我奉出一杯粥回去取时,他都会笑嘻嘻地放下正在插的勺子,捧一杯递给我,嘴里依旧发出一些声响,我每次也都对他鞠躬表示感谢。有一次奉完粥大家围成一个圈子结行,轮到他发言时,我们并没有跳过去,虽然知道他的语言功能有障碍,还是喊他的名字:“过瑞,该你和大家分享了!快说吧!把你好的经验和体会跟大家一起说一说!”他知道大家都在微笑着看着他,瞪着大眼睛,咧着嘴巴笑得无比灿烂,呀呀地发出他特有的声音,志愿者仍旧给他鼓掌,然后鼓励他说:“过瑞灿烂的笑容已经是最好的分享了!”#p#分页标题#e#   

前天晚上九点多,我从校外回来,经过南门外的天桥上,恰好看到过瑞双手搭在朝东一侧的栏杆上向东北方向张望,我惊喜地叫他的名字,“过瑞!”他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是我,又是瞪大了双眼又叫又笑。我叮嘱他快回去,因为天桥上太冷了。他当然无法用正常语言回答我,但是确实是笑着叫着离开了。天桥的东北方向,正是每天奉粥的地方,难道他已经在期盼第二天早晨的到来了吗?   

他依然用他独有的方式和志愿者交流,从他整洁的衣服和干净的头发上看,家人有着悉心的照顾。然而,他有着怎样的童年,是否受到过同龄人的欺负?或者是被父母紧紧地保护起来?他亦或伤心亦或孤独的过往,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眼前,每天和这样一群穿黄马甲的奉粥志愿者在一起,是一件让他十分开心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