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11日这周,曹操和担任车队队长的曹爸爸一起踏上了他第8次去河北助学的路程。全程187公里,从2013年到2016年,3年时间,国家级贫困县保定顺平的3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也和9岁的曹操成为了好朋友。之前是3个,现在有了第4个、第5个。小组组员没有大的变动,或许与这个小组当初定的口号有关——“爱是守候、爱是陪伴”。这次同行的有了两位新的志愿者,一位幽默的陈大哥,一位很负责的燕子姐姐。
奶奶的心愿
曹爸爸对认准的事情很坚持,在助学这块很能体现。也得益于此,一直的联系沟通,促使他与孩子的关系从之前有距离感的和颜悦色,开始有了直言相向的“严父”感觉。他在北大读过心理学,他说,这个分寸他把握的清楚,指出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或许对他们更好。比如,没有考上高中选择上技校的郑小千,有时会让奶奶有一些担心。曹爸爸会适当给小千一些压力,让他知道,作为男人要承担起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因为从3岁起,他就和奶奶相依为命。虽然,脾气上有些急,但是曹爸爸的心思还是很细腻,比如,会一直给胃不好的郑奶奶带米酒,会特意给孩子带学习上用得着的文具等等。
现在奶奶已经78岁高龄,身体还算硬朗,她一直对孙子很爱护,小千爸爸不在后,妈妈改嫁。小千从小比较爱学习,家里奖状很多,但是,这次中考因为用笔填卡用错了,而错失了上高中的机会,最后他选择了去涿州技师学院学习计算机。现在每月生活费600元,因为从涿州回顺平有来回车费要100多,奶奶不希望他老回来而是省下钱多吃点。小千奶奶年轻时读过中学,虽然家庭遭遇这样的不幸,但是,还是很自立自强,现在把家里打理得很干净。对小千的教育一直很重视的奶奶,因为他这次没上成高中而焦心、忧虑很多。“这也是他的命运。“奶奶这样安慰自己。现在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郑千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能够有出息。这是一个孤苦老人的最大心愿。回北京的路上,我们去涿州看望了郑千。小伙子个子长高了不少,只是,很瘦,也很俊朗。小千很有礼貌,带我们看着他的学校,看得出来,他还是很爱在这里学习。奶奶年事已高,希望他能早点像一个男子汉一样撑起奶奶的心愿。
温暖的双双不孤独
燕子姐姐第一次来助学,因为之前参加过培训,相对了解这些孩子家里边特殊状况。但是,她说来之前内心还是比较忐忑,因为这些孩子在生活中遭遇过不幸,生活上的贫困和家庭父母的爱的缺失,比较敏感和脆弱,自尊心也比较强。她深怕沟通中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实际上,当她第一次见到受助的学生双双,她回忆说,“给我深深的震撼,整个人阳光温柔,穿着得体整洁,在顺平敬老院空间有限的房间里,有很多双双从小到大的奖状。”双双是志愿者关注3年之久的孩子,从高一到高三,马上就要高考。失去父母的18岁女孩,一开始和大她两岁的姐姐都住在顺平养老院,目前姐姐已经结婚离开,她还依旧住在那里。性格温婉,总是能细心关照到别人的需求。三年下来,她现在俨然已经成为“志愿者”之中的一员,跟随志愿者去看望别的孩子。
因为双双多次跟随志愿者一起去郑小千家里,所以,在小千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会很自然地帮助他。在他读了技校之后,还希望能继续联系小千。这样姐姐式的关怀对于一个高三在读的孩子来讲,是很难能可贵的。而另外一个受助孩子丽娜帮组小建宇的故事也更能体现孩子们内心的良善和蓝丝带——让爱传递的意义。通过让孩子了解跟自己处境相似的朋友,他们的心会慢慢打开,即使沟通也不容易,但是如果这个缘分建立起来了,她就会慢慢去关心其他人的感受。
就像双双这样善良的女孩,内心温暖、真诚,她愿意跟其他更她有相似遭遇的孩子沟通,她会更能理解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双双说,未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她喜欢穿冷色调的衣服。正如她所说,别人刚认识她时会觉得她很“冷”,比较难接触,其实,她的心很热。燕子姐姐说,看到双双的积极向上有种心疼,因为,一个女孩子要应对生命中的诸多难题,她必须要让自己坚强,她没有地方可以去撒娇,可以去任性。
小宇宙爆发了,是因为压力
回想起这次助学的经历,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是一面镜子,他们的生命状态激励我们更好地生活,来应对所谓的不开心的事。
看完双双,我们就来到了小宇家。今年12岁的小宇,虎头虎脑,眼睛明亮,正在逸夫小学读五年级。爸爸曾经因为在工地与人冲突中失手入狱,妈妈精神不稳定跟人跑了。从小一直在农村生活,后来爸爸在狱中因为没人管被送到了县城养老院,在陌生的环境,小宇一度自卑。虽然,安排他上学,但是他总是从学校跑出来,这么大了,那时还尿床,总是被看不起。后来在另一位光荣院受助孩子娜娜的帮助下,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小宇开始上学。目前成绩还不错。这次来探访,他的爸爸已经出狱,精神不正常的妈妈也回来了,年纪已经都过半百。
但是,不同于上一次的开朗爱笑,这次见到小宇,他有点不爱说话,不知道说起什么,他甚至大哭起来,跑出去。这一下子让我们有点慌,只能,让爸爸妈妈走开紧紧抱紧孩子,不断抚慰抽泣的孩子。
过了会,小宇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志愿者一来,他爸妈就会数落他的不是,说他不争气。虽然他希望大家来看他,但是,他有点“讨厌”经常吵架的爸妈,小朋友内心纠结。这时该如何去宽慰一个孩子呢?后来想一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都是共通的,对孩子的爱都是最真挚的,只是孩子有时不能理解。志愿者也在跟小宇的爸爸沟通,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于是,志愿者带着小宇一起去看望别的孩子,希望能通过了解那些没有父母在身旁的孩子,能认识到自己有爸妈在身边的幸福。同时,也让他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付出关爱他人。
就这样跟着志愿者看望了小璐,并且参加了志愿者的总结会,小男孩慢慢走出了自己的情绪,开始笑得灿烂起来。当送孩子回去时,他完成了志愿者的留给他的一个任务——拥抱爸爸。当看到,来路口接孩子的爸爸和小宇抱在一起时,我们真的希望这是孩子由心而生的爱。小宇的这次哭泣,确实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关爱,确实给了孩子压力。虽然,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需要有合适的表达方式。
当“高冷范”遇到“不服范”
同样有一些状况的还有小璐。她是这次新增加到我们的孩子,她的对接人也一直在换。李小璐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她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很真实。今年上初三,爸爸早逝,妈妈改嫁,小璐一直在叔叔家住。也听到过,之前走访过的志愿者介绍,这个2001年出生的女孩自尊心很强,对志愿者的关怀有一些抵触情绪。为了有所应对,这次走访特意找了之前第一次走访的志愿者,和跟她年纪相近的双双一起参与。
不过,从一开始到她叔叔家,跟她一见面就能感觉到那种距离感。当时她正从外面回家,一进门并没有跟志愿者打招呼,张罗大家坐下,而是先走到了自己屋子里换衣服,出来后,自己先坐下,身材笔挺。确实没有我们预想中,所有有故事的孩子那样“懂事”、“热情”。实话讲,这也是一个真实的青春期的女孩该有的模样。她喜欢唱歌、画画,对自我形象特别在意,甚至有一些傲娇,这才是真正考验志愿者的时候。
就这样跟着志愿者看望了小璐,并且参加了志愿者的总结会,小男孩慢慢走出了自己的情绪,开始笑得灿烂起来。当送孩子回去时,他完成了志愿者的留给他的一个任务——拥抱爸爸。当看到,来路口接孩子的爸爸和小宇抱在一起时,我们真的希望这是孩子由心而生的爱。小宇的这次哭泣,确实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关爱,确实给了孩子压力。虽然,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需要有合适的表达方式。
曹大哥曾说自己“专治各种不服”,这次也果真逆着她来,当场半开玩笑,半教育的口气跟她说,客人都还没有坐下,自己就坐下,是不是没有礼貌?这样一说,小女孩果真很不好意思,也渐渐放下了傲娇。听说,她曾经把志愿者带来的礼物都拎到门外,说自己并不需要我们的关爱。这次虽然她在试穿志愿者带来的羽绒服时,仍有些不情愿地说,其实你们不用给我买衣服。其他志愿者希望能通过多跟孩子说一些暖心话、柔软话来打动孩子,其实,发现语言都是无力的。不过,后来她还是跟志愿者交换了QQ,之前她都是拒绝的。
对于,遭受过人生巨大悲痛和伤害的孩子,拥有坚硬的、应激的保护壳是很正常的现象。如何用爱和关怀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如外表一样坚强,而不是易碎的玻璃心是志愿者应该继续学习的。谁曾经没有叛逆过呢?
当我们离开时,小璐一个人蹲在门槛上,没有像她的叔叔阿姨一样走出来送志愿者出来。我们能感觉到她的倔强的个性和对周遭环境的不接纳。小宇和双双一直跟着来看小璐。事后,小宇说,小璐有些冷漠。双双在QQ上问起小璐为什么当志愿者拉起她的手,她缩回去了。她说,跟她们又不熟。确实,关注小璐的志愿者,在这几年里,一直在更换,每年就两三次见面如果总是陌生人,很难走进一个孩子心里。
仁爱助学提倡的关怀、陪伴孩子成长的理念真正在践行时肯定会遇到障碍,而志愿者和孩子都需要成长。有时候孩子不是真的抵触,而是她不知道如何接纳。在总结会上,小双跟我们一起参加。她讲到,三年前自己还很内向,当志愿者第一次来时,她内心并不那么接纳,就如现在的小璐一样。经过三年时间的熟悉,她不再那么内向,也更乐观。确实,持续关注是有必要的,比如这次一直关注双双学业的何大哥因为出国没能来,他还特意让别人带来学习用品和书给双双。我们每个人对陌生人的接纳都很难,但是,爱的力量就是通过一点点的沟通和相处而传递并产生作用的。希望有了双双的参与,下次见到小璐她会愿意让志愿者拉她的手。
光会刺眼,但带来光明和温暖
两天的走访结束了,一年前来走访过的陈大哥发现这些孩子跟2年前相比变化蛮大。那时他们看起来很紧张,还很生疏,但是,今天双双变得更开朗,更懂事了,唯一不变的是学习还是那么认真刻苦。而小宇变化更大,当时见到他就知道哭 ,根本就不去学校。而现在他变得可爱开朗、爱学习。“我是发自心理的替他们高兴,真心希望他们长大以后,把爱继续传递下去。”
燕子姐姐谈及本次走访的心得,她说,希望自己以后也能继续持续地来助学,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因为,这是帮自己也是帮助孩子。这些孩子也让她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们这个新老志愿者结对的小团队在临别时,曹大哥给了我们每人一支钢笔。团队里因为一些小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摩擦,但是,比起跟孩子遇到的那些苦难,这些小情绪又算得了什么。何况跟孩子在一起有那么多真诚、美好的回忆。
同时这次走访也让我反思,当我们以爱之名闯入他们的生活,也在给孩子带来压力,只是希望压力是正向的。光会刺眼,但带来光明和温暖。迈出志愿者这一步,是否准备好给予持续的关怀?是否愿意和他们一起成长?比起抚慰,他们更需要陪伴。如果他有抵触是应当,如果他隐藏伤口则是让人心疼的强装。命运没有不公,他们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文编 小叶子 | 美编 思如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