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在松树口村妇联主任等两位村干部的引领下,十组成员一起走访了松树口村两户贫困老人。
第一户老人陈克来,70岁,身体不是很好,已经不太会与人交流和自我表达。我们到的时候他还躺在土炕上,屋子很狭小局促,光线有点昏暗,屋子里没有什么家具,除了一个占据了屋子三分之二的土炕,就是放在窗前的一张破旧的小桌子,上面放着一台陈旧的电视机,炕头里面和屋角之间是一个灶台,对着屋门的炕头前放着一把旧椅子,椅子上是一把尿壶。看得出来,老人的日常生活已经基本离不开土炕了。村干部领着我们进屋探望,当我们和老大爷打招呼问好时,老人家反应已经有些迟缓。田组长把上次志愿者走访的照片送到老人家手里时,轻柔地问老人家,您认得这是谁吗?老人家说:是我。此时的老人看到照片,内心应该是欢喜的吧!我们帮老人家把被褥和粽子打开,放好,帮他简单整理了房间(老人家的屋子虽狭小,但水泥地面还干净),老人家的面容渐渐舒展开来了,有了些笑模样。老人有三个女儿,已各自成家、外出务工,无暇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平时都是村里乡亲的帮助加上村干部的关心照顾,老人家的生活才勉强过得去。只希望他能慢慢地好起来。
第二户老人陈振良,身体硬朗,性格也开朗乐观些,屋子相对来说明亮宽敞一些。我们进屋时他正在自己吃着简单的午餐。我们把上次志愿者拍摄的照片拿给老人家看,老人家笑逐颜开!当我们把生活物资拿给老人时,他不住的说“谢谢”。屋子还是狭小的,甚至都容不下我们五个大人同时进入。我们离开的时候,老人的儿媳正好赶回来,她还邀请我们再坐坐,由衷的对我们说,让你们操心了!老人家和他儿媳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挺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令我们略感安慰的是,老人家的日常生活还算有人照顾,我们离开的也比较安心了。
十组的成员中除两位当地志愿者,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有组织的慈善活动,我们与当地志愿者交流沟通,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虽然面对老人我们还不太知道该说什么、做什么,但我们相信,我们会做的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微薄的帮助,能让这些老人感受到些许的温暖和关爱!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最小的组员——可爱的六岁小少年成成!在整个活动中,成成都精神饱满、非常安静听话,抢着拿他力所能及的物品。他的积极参与,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崇尚孝道的优秀传统可以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了!
通过参加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亲眼目睹了农村孤困老人的生活现状,令我们的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们生活在贫穷孤冷的环境里,却对前去探望的慈善机构、志愿者以及政府领导充满感激之情,相比之下,作为生活在大都市优越生活条件下的我们,为他们做的真的是太少太少了!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为广大自愿奉献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正像学诚法师讲的那样“做慈善事业,是自己实践善行,不是救济工作。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次端午佳节前夕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圆满结束了,但对我们来说,慈善之旅才刚刚启程。
随喜,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