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值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仁爱启明书院”、“仁爱孝德”项目,携手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妇联及三坡镇镇妇联共同组织本次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活动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三坡镇,为8个村45户贫困家庭进行入户走访送温暖,同时,在三坡镇镇政府举行“仁爱小屋”揭牌仪式。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成为了十八个组中第一组的文宣。在活动开始之前,我满怀期待,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规模的献温暖活动,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有机会走进高龄孤困老人身边,真真切切的了解老人真实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想法。

活动之初,我感受到的是仁爱大家庭的温暖。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面带微笑,善待他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认识了一组的成员:张小青师兄,头车的司机,带领整个车队安全到达目的地;董艳华师姐,头车的向导,安排车队的行车路线;田青师兄,一组的摄像师,拍摄珍贵的图像;牛春娥师姐,一组的热心大姐,询问老人的需要并热心帮助。虽然大家初次见面,但我并不感到陌生,师兄师姐们对我就像对待家人一样,从集合,行进,站队,到领取物资,分配任务,我们都尽力而为,主动承担。在这样的小组中,我一次又一次的被感动。

第一组走访的第一位老人是南峪村的徐振娥老人。一组的志愿者见到徐振娥老人时,老人手中握着从地里刚刚摘好的菜,满脸笑容的望着我们。

 

老人的笑容温暖了我们的心。老人十分热情,拉着我们组春娥阿姨的手,情绪十分激动,振娥老人不停的说着。老人说了好多好多,关于自己,关于家庭,关于对志愿者的感激之情。老人拿出了自己舍不得喝的牛奶,送给我们。感觉从见到老人开始,她就没有停下,一直热情又开心的忙着。

我们很想帮老人做些什么,帮老人拆开基金会送的物资,帮老人套被罩… …看着老人这样的开心,我们也开心。

然而老人临别时的状态,深深的触动了我们志愿者的心。老人说:“我的儿子不常来,我孤单。你们能多待一会吗?”老人说这话时用手轻轻的擦了擦眼里的泪水。

 

我们都不知该如何安慰老人了,我们的眼里也泛起了泪光。

这时,我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八十几岁的徐振娥老人,而是很多很多孤独的老人,还有我的爷爷,我的姥爷。原本我不理解老人的孤独,但在这偏僻的村子,空荡荡的屋子里,我切实的感受到了老人的孤单与寂寞。也许我所能感受到的仅有老人的几分之一。

临别时,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车门处,待我们都上了车,她才停下。

车开走了,老人没有走,直到我们望不见老人。

第一组走访的第二位老人是南峪村83岁的高德兰奶奶。

 

奶奶见我们来了,从床上坐起,奶奶脸上并无其他八十几岁老人那么多的皱纹,显得很年轻。

奶奶话不多,但和蔼可亲。老人微笑的看着我们,她说很感谢我们来看望她,还热情的邀我们吃饭。

 

我们帮老人简单的整理了屋子,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人的儿子段伯伯很孝顺,家中十分干净整洁,悉心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家中温暖的气氛感染了我们,我们很开心能认识德兰老人一家。祝愿老人永安康。

虽然此次活动结束了,但仁爱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这次活动使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老人需要陪伴,需要照顾,不仅需要来自家庭的关怀,同时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