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两个地方要去感受,一个是殡仪馆,感受生命的短暂,一个是监狱,感受自由的可贵;人生当中有两个需要学习,一个是法律,是约束我们外在的行为,一个是佛法,是规范我们内心的念头;人生还要正确面对两种心情:喜和悲,要像范仲淹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川西监狱教育科科长李博在带我们参观川西监狱时与我们分享道。
2015年10月30日李科长在山东青岛监狱做交流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聆听了贤书法师在青岛监狱启明书院的讲座。当贤书法师在开示中提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坏人,有的,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一念冲动的做错事的人,这些都是迷途知返的兄弟,但是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曾迷途?自己又何尝不在心狱之中?”。
这一段话也深深的击中了四川川西监狱教育科李博的心头,这位从事了十几年的监狱教育工作的警官,在他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体会到更多因为一念之差所造成的后果,他认为服刑人员也需要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进行教育改造。那天,他留下了启明书院志愿者的电话,希望能够把启明书院引进川西监狱。
二
根据川西监狱的安排,计划今年的5月18日到8月底举办四川省川西监狱首届服刑人员“灵魂洗礼,嬗变新生”主题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李博科长觉得这是一次把启明书院引进监狱的绝好机会,他积极的联系基金会的老师,最终确定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仁爱启明书院落户四川川西监狱,参加艺术节的开幕揭牌仪式,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更深层次的生命教育。
“灵魂洗礼,嬗变新生”这是艺术节的主题,川西监狱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艺术,文化的方式浸润每一个服刑人员的内心,正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当主人翁安迪在监狱的广播上播放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时候,在那一刻每一位服刑人员的脸上都挂满着光辉,可见艺术的魅力,对人生命的影响。
在艺术节的开幕仪式上当全场的3000多名服刑人员一起唱起“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的时候,那一刻,在现场的我们都无比的动容,高墙之内,高压、枯燥和严肃的生活,是艺术和文化释放了他们内心对于未来的希望,并坚定了在监狱改造信心,重获新生。
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与内心,而文化就是直达我们的内心,那一刻,他们是幸福的。
三
参观走访中,李博科长和我们说到:“监狱的运营和规范的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人权的保障的水平。”川西监狱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精细化的看管,充分的保障每一位服刑人员的人权,在每一个监区都开设了阅读室,大型的心理辅导中心,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其根本就是实现监狱的教育改造目的,体现我们国家在保障人权所作出的努力。
川西监狱首届服刑人员文化艺术节,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改造质量,不断为教育改造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赋予新的内涵,充分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的作用。除此之外,监狱特别重视传统文化在教育改造的作用,他们把服刑人员的监舍命名为“至善楼、至孝楼、至正楼”,就是要通过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日常改造中。
四
钱春燕师兄是成都学佛小组的负责人,2015年5月17日成都学佛小组正式成立,从最开始的五个人已经发展了两个班级超过了30多人的团队,当基金会到达成都学佛小组的和大家做交流的时候,刚好是成都学佛小组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日。在交流分享中,大家感念师父的功德,分享了学佛小组成长的点点滴滴。
钱春燕师兄自己辞掉了工作,在家人的支持下全身心的带动成都师兄的见行,不仅带动课程,还不断的对接基金会寻找实践善行的平台。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的姬智师兄不仅带动亲自参与学修,还带动了自己的学生一起加入了小组,一起学习的感悟。还有王政师兄、伏羲之家陶师兄,吴师兄等等,他们也一起发心发愿更多的承担师长事业。
师父对基金会的定位是居士培福修慧的增上环境,看到成都师兄的精进特别的赞叹,实践善行,不是做救济工作,不是别人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通过慈善对镜修行,历事练心,对治自己的烦恼,最终走向解脱之路。川西监狱启明书院的成立,也给成都学佛小组的师兄提供了一个实践善行的平台。
仁爱启明书院正式落户川西监狱了,这是全国第六十九所书院,第六所监狱书院,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启明书院的志愿者们在未来,也将进一步通过阅读和传统文化的力量,服务于监狱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