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最高级的管理,就是管理好员工的“心”。当每一位员工,能管好自己的生命,管好自己的“心”,有了一种责任自觉,这个企业一定是最优质的企业。
六年前,我们企业引进传统文化,尤其是佛学。今天,我的感悟是,传统文化是最能治愈人心的药剂。企业员工不仅可以从中追求人生智慧,还可以试图从中探寻管理的奥妙。
通过学习,我渐渐发现,我们企业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相互比较。不如人时,嫉妒心生起了,心头的压力就升高了;比别人强时,傲慢心又起来了,欲望就更加炽盛了。古语说得好,“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这就是说,需要有限,欲望无穷。
经过六年的学习和承担,企业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学会觉察自己,认知自己,身心健康,内心快乐。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内心越来越澄明了。我们渐渐意识到,假如人把财产当成了自己,把权势、地位、名望、赞誉,连同自己的聪明、才智等等,也都当成了自己,人被物化了。物化的目的达不到,危机就来了,内心的危机,生命的危机,接踵而至。
永远不会忘记2011年的一个中午,一个电话打来,通知我的体检结果:“疑似癌症,需要复查”。一刹那,犹如五雷轰顶。在去医院的路上,我第一次好好反思,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能带走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
   我开始运用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观察自己、认知自己。一个人生病了,我们不仅要看到身体的某一部分出了问题,还要看到是不是自己的心态、心念、情绪等等出问题了。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免疫系统的伤害最大。而我们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法,目的就是提升我们心理的免疫力。好比我们每天打扫房间,我们每天也要打扫自心,清洗情绪,提高心灵的免疫力。
    渐渐地,我性格变得开朗了,理性了。我,不再是员工的“压力”,而是一起成长的“同修”。佛法,更是让我们找到了“活法”,选择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通过学习和承担,学会感恩了。
记得我们企业参加学习的第一个月,老师给我们的作业就是员工结对观功念恩,每天记下来对方三条功德。渐渐地,“观功念恩”成了我们企业的文化。我们感客户之恩,感员工之恩,感竞争对手之恩,感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之恩,甚至感恩企业里“最不起眼的人”,打扫卫生的阿姨、大厦保安……我们还要感恩在你身边有点碍手碍脚的人,我们学习感恩惹你生气的,互有怨气的同事。这是逆增上缘。我们由于有了感恩之心,就不再内耗了,大家有了内聚、内敛、内明。  
我,作为企业负责人,最大的收获是渐渐领悟了企业伦理和社会伦理。伦理,是维系社会秩序、维系人与自然环境,维系一切人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与伦理相对应的就是管理。伦理是内在的管理,管理是外在的伦理。伦理是一种道德的要求和自觉的行为,管理是外在的规范和行政的措施。只有把伦理精神融入到管理之中,你的规范和行政措施,才不是硬性的、强制的,而是内化为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自觉,自我要求,对集体而言,这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于是管理就真正进入文化层次的文明轨道了。
我感恩中国传统文化,感恩启明书院这个平台,也感恩同行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