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仁爱孝德项目保定启动仪式,是我参加仁爱基金会以来,单项活动准备期最长、变化最大、收获最大的一项活动。前后跨度有四个多月,准备和筹备、因为项目负责副秘书长钟莹的高度重视,特别请师做了一次全方位的演练。

活动没有悬念的在各种无常变化中圆满结束了,提前每个部分的分工已经落实到人头。这次活动虽然我是总策划执行人,现场活动到场后人员整体安排完毕后,主持人开始讲话,我站在志愿者的队伍中突然觉得对我而言这个活动已经结束了。这种感觉出现后,我吓了一跳,仔细观察和追问自己,为何出现这样的想法?一路追踪,我想到了“我为何公益?”

或许是我内心原本是有一个情怀,而公益活动恰恰是能够具相化这个情怀的事情。接触过一些公益组织,不断的尝试和选择,最终安住在仁爱慈善基金会,这里以人为本、不断打磨和修炼人的慈善理念吸引了我。慈善活动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做事很重要,为何做事更重要!每一次活动的成功或失败,都会有人引领我们去反省和提升,最终在理论上总结和反馈。这里是一个体验营地,每一项活动都是真实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倾情投入,在人群中,我周遭是一面面的镜子,通过各种角度折射出我自身的样子。妙的是,这些镜子是活动的,在我只想看自己想看的东西的时候,会不断反应和提醒、甚至非常有力的让我们看到真实的现状,让我这颗心不断的接受锤炼。这应该就是基金会常常说的一句话“对境练心”,我现在还是初级水平,只能做到“对镜练心”,还经常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惭愧!

公益不是单纯的做事!这句话在两年前,第一次听到前任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永辉说的时候,我的反应是立刻弹跳起来,怎么可能这样说呢?两年后的今天,我真实的感受到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事情是无法做的完,也无法做到让百分百的人满意,做事的背后是如何修炼自己一个包容、柔软的心。一台活动的呈现,是各种因缘聚合的结果。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一面,冰山一角而已,看不到的是更多的部分,为了这个活动默默无闻付出的人多于崭露头角出现在镜头里的人。为了到达场地,很多人十八班武艺全上了,首先是环保达人,骑自行车达到集合地点的超人,卢海同学凌晨骑自行车赶到活动现场;刘广舒住在顺义,打算凌晨三点多就骑自行车出发赶到一个地方再和我会和到达集合地点,后来王亚丹把车给我们,终于劝止了刘同学凌晨三点骑自行车的壮举。等到我们晚上快九点的时候赶回北京,为了避免我们再辛苦,她从更远的地方带着和老公、孩子早早的赶过来在我们方便的地方换车。昨天的北京雾霾很重,那么晚了他们全家出动,最让我惊诧的是,她是身怀六甲即将临盆的准妈妈。她实在是苗条了,穿着羽绒衣我一点儿都没有看出来她是个孕妇,感慨自己的观察力着实有些那个。短短的接车送车不超过十分钟的时间,初次见面丝毫没有违和感,仿佛相识很久的朋友,是否是朋友和认识多长时间真心没有太多的关系。

鲁杰老师原本身患重病,这次又是即将手术,那份长长的培训稿凝聚了多少她的心血,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识得其中所蕴含的的力量?!一个三百多人的会场,对于一个即将手术的人来说,需要消耗的体力可想而知。看着她用自己最大可能将声音调整到大家可以的状态,内心一点一点的心疼和酸楚,这是在用生命做事。

王金城发着低烧的儿子,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默默的跟随,没有过多的表现。其实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果有机会他可以展现的灿烂,或许不比我们这些长久坚守在公益活动中的老人家差多少。

还有那个远近闻名的大眼睛田溦,是助学培训中的领头人,这次也是静静的执行各个细节,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出现。

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了。我只写了一天中的一两个点,如果展开了是一部书。期待写书的人和更多读书的人来,在仁爱慈善基金会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在倾情专注的做好自己,同时给与别人支持和帮助。

此刻对于“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句话感触更深,我们表现出来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底层其实是一体的,我们都在一艘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