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水坪镇第三中学,有着一个特殊的状况——600多名学生当中,近400名学生是留守孩子,面对这个突出的问题,仁爱启明书院老师们进行了新的思考。以下是雷爱民老师的分享。
感谢书院建设这样一个平台,天南地北的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能共同交流经验,见证书院的成长。
我们是湖南省祁东县过水坪镇中学启明书院。我校书院建设是2015年5月份筹备的,5月份北京总部的国科师兄、李超群师兄、广州的黄海丰师兄来到我们学校启动了书院。书院成立了以后,每周开放五天。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在校餐宿的时间为五天,每天下午晚餐以后,半小时就开放。如果是五点钟的晚餐,开放时间就是五点半,开放时间为一个小时。我们学校的书院是由一间教室改造而成的,能够容纳学生50多名。
书院自从成立以来,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为了保证喜欢阅读的孩子长期有书看,我们每天安排一到2个班的孩子来书院,每个班按照阅读孩子数量不一样,有时书院有七八十个孩子,没有位子坐的时候就蹲着、站着,外面的阳台上也站满了孩子。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志愿者心里是满满的,特别受感动。
学校的图书馆也每天中午开放,实行的是借阅制,与书院相得益彰,相互补充。学校书院开放近一年,影响深远。想读书的孩子,他们有了阅读的途径,也能在书院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帮助他们,让这种兴趣能够持久,使阅读形成一种习惯。
本年度里面,我们书院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比如说我们志愿者师生跟随镇政府的领导,下乡发放了禁毒教育的传单,在镇里开展了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学校也开展了“我成长我担当”的阅读征文比赛活动等等,还有众多观影活动,阅读指导课的活动,师生是真正的受益者。
在此特别感谢启明书院的各位师兄,感谢你们的大爱,在管理书院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些困惑,一是我们学校志愿者老师,只有五位,想要发展壮大这支队伍,并继续一路走下去,感觉特别不容易。在这里特别向各位师兄取经;二是希望总部能够继续给我们书院补充书源;三是希望总部能够给我们书院有一个硬性的计划,有个明确的方案与举措,这样书院既保有自己的特色,又能有共同的特质。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问题很突出,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学校有600多学生,近400学生是留守,这些孩子跟随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甚至是单独地生活,爸爸妈妈寄回了足够的生活费,他们生活上并不苦,老人们也疼爱有加。虽说在农村,他们都不用做家务活,每天沉浸在电视、手机里面,但是大人们只管生养,不管教育。这些孩子身上毛病重重。
这几年里,我们当老师的,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面对这些孩子,教育是有失控的一面。今年2015年6月份,我们书院帮助一个初二的学生,叫王中俊,过了他人生第一个幸福的生日晚会。王中俊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了,她的妈妈是云南人,在我们这一带砖厂里搬砖,2014年的时候,他与妹妹在一个废弃的鞭炮厂里面玩,被双双炸伤,家庭陷入了困境。我们志愿者了解了这一情况,给王中俊同学过了一个生日。北京仁爱慈善基金总部也有一位爱心人士给王中俊的妈妈捐了款。生活当中我们老师也一直关注他,但是后来这个孩子,染了黄头发,上网,不肯进教室,不肯来学校,后来辍学了。这些事让我们当老师的很震惊,也很难过,感觉是当老师的失败。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很希望有广大的爱心人士关注,有国家政策方案的关注,能够尽快的改变这种局面。
总之我们学校书院从事这个公益活动才一年,我们经验还远远不够,认识深度也远远不够,还要多多向各位师兄师姐学习、请教。在这里衷心的祝我们书院越办越火红,利益更多的人,也祝各位亲人,在猴年吉祥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