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624日,师父在戒律课尾开示“动静修心、住心如海”时说,我们内心念头就像瀑布,遇到境界躁动,就像瀑布碰到石头,第二个阶段我们反弹时候,能够锻炼用功的时候,让他不反弹,瀑布的水都流到生命的水库蓄积起来,所有的想法收得清清楚楚,第三个阶段,水库蓄积内心的力量,淹没包容石头,遇到境界不反弹。溪、河、江、海,最后无限的水都汇归佛法的大海。】


  这两天感觉到事情比较多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子呢,这是长期以来我们比较精进,或者说事情比较少,所做的事情很单一,即便说在法会期间,我们做的事情还是很,每次的几乎都是差不多了,那么这样研讨,就是带动我们,也是很简单的不是需要很大的努力。


  早晨我们做得事情去找水啊,就说我们见的这些同修挖水库啊等等,也做不了这么多的事情,实际上社会上的人,他见的人多了,同时还要见很多人。那个领导做决策,对各个地方的情况你了解了才知道怎么办,你会看懂,从本质上面看,那么我们学这个佛法是一样的,没有这些生活当中去观察,去思维,(我们离得)很远的。

  那我们出家众,时间长了,一天又一天下去,一年又一年下去,要寂静,就会变成成我们所缘的境界,那这个不是很正常的状态,我们在经论里面用功的人,我们出家人过去做(事)非常有元气,非常有力量去面对种种的境界,内在的外在的,他都能够能克服、能够去对治,内在的就是自己的无明烦恼,贪嗔痴能够对治,我们这个人是不是法器,那就是能够纳法,这个法器还是漏器,他看他本身的这些力量。

  你看佛陀一出家,天上天下就是唯我独尊,他就很辉煌的气慨,勇悍广大的承担心,照道理应该是这样子的,如果我们内心能有很大的境界,这个我们要去思考,那么也有人会考虑到说,就是内心有一个境界。那我们要真正要内心里面要有一个境界,非常的宁静,真正要去用功的时候,那我们就发现不知道这回事,内心里面的这些烦恼,也就是说你真正能够宁静的时候,还是会发现很多非常微细的念头和烦恼,甚至说你越是努力,内心越专注的时候,这个念头越来越多。但是呢你这就很被动。那么这个绵绵不断的烦恼跟念头是非常多的,并且,这些非常细微的念头让它汇成一种力量,那要有戒定慧的功夫,否则的话我们内心念头就像瀑布一样,这样一个状态。


  那么我们内心里面的这样子的状态,能不能持戒?不容易持戒。什么原因的?有的人打坐用功、看经,如果因为另外一个同学让你去干活,另外一个同学说你来上课,这样子的话内心就会烦躁,那么为什么躁动呢?就是本来我们内心里面东西,就比如说是瀑布看到了石头,那么瀑布看到石头的时候,他就会现起谁的话,他就会出现,因为他有一种面对外在事有种反弹的力量。虽然说我们修行的时候说自己内心里很静,但是当你遇到境界的时候还是会反弹。那么这样子下去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那我们的第二个程度、第二个阶段我们反弹的时候,是能够锻炼用功的时候,让它不反弹,那这样下去的时候我们内心是一个什么功夫呢?即犹如我们这些瀑布里面的水,都流到一个水潭里面,都流到一个水库里面,这水库像我们整个的生命一样,他把我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想法,他都能够收得很清楚。这个就是功夫更深一层了,水库那个蓄水我们内心的力量,内在就不会损耗,损耗的话它这个水就会流出去。


  滴水不漏,它水就不会漏,慢慢慢慢石头就会存到水库里去,看不到了,因为我们内在的力量就是这水能是瀑布,把这个水这个石头就淹没掉了,就是你这个境界你不会反弹,能够包容这个石头。这样子我们内心,那么再这样下去的话还不够,那我们水库里的水还是有限的,河里的水,长江也好,黄河也好,小溪也好,渠道里面的水也好,都会流到大海里面,都回归大海,回归佛法的大海。越来越好、越来越大。


——200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