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四川大凉山送温暖活动圆满结束,盼望已久的涞水送温暖终于在1月24日顺利成行。说盼望已久,是因为种种原因,去年的涞水送温暖我游离于常青组集体参与之外,成为遗憾和纠结。而这次活动正好满了我的宿愿。虽说如此,但因为今年的活动有了经验,已不像去年那样的紧张和困难。一切好像顺理成章,又水道渠成一样。
我当组长的13组由于贾师兄不来,春风师兄又因摄像被调出,只剩下我和张子涵师兄,总召集人张厚宏师兄三下两下反倒成了我们的主力和大力骨干。而蛟龙口村书记张贺因为与厚宏师兄对接与配合,也从始至终成了我们的编外人员、介绍各种情况和他的儿子又帮忙又捣乱的穿插其中,使整个活动乐趣无穷。
此次送温暖的另一个村子四家井村是个大村,相隔几里地远的蛟龙口村相对小多了,且山多、石多、沟多,耕地很少。一家几分地,有的人搬到涞水县城,把地转给别人种,所以有劳力、地多的人家能有三四亩地种。虽然有个别家庭相对富裕,但是大部分人家没有摆脱贫困。而我们去帮助的几家就因为病困交加而更加一筹莫展了。
第一家是老两口,与三个儿子分家单独过,大爷87岁,却要照顾偏瘫5、6年的小十岁的老伴。困难可想而知,黝黑凌乱的屋内无处下脚。因为迎接我们炕上加了一个炭火盆。烧的是玉米芯。却挡不住窗纸外面的严寒。分了家的儿子和孙女站在旁边,却像陌路人,没有了一家人的热络。女孩见了我们送的糖块,却畏缩不敢吃,我打开包拿给她,奶奶让吃才接过去。因为分家,三个儿子也没富裕到哪儿去,老人却饱受无依无靠的孤苦。
第二家是五保户,单身耳聋老人照顾着92岁的老妈,虽然困难,却享受天伦之乐,老人笑的合不拢嘴。这是张贺的二哥。
第三家也是五保户。烟熏火燎的小黑屋里,生着炉子,煤火却不知怎么倒在炉子外边,主人因为有癫痫,一生未娶妻,一着急或累就晕倒。靠院里囤着老玉米为生。
第四家,虽然四口人,却疾病缠身。父亲是罹患静脉曲张,母亲患高血压、心脏病,儿子患系统红斑痕疮和股骨头坏死,虽然上过大学,却丧失劳动能力,妹妹做过脑开颅手术,一家靠3亩半地勉强度日,却无钱看病。我们只好劝他们念佛诵经来改变命运。因为他们还有文化!
第五家是卧床不起的单身老人,蜷缩在一堆脏乱的衣被中,露出黢黑的半张脸。生活这样潦倒,真是不堪入目。老人的侄子要照顾自己的父亲和这位二大伯老哥俩,所以忙不过来。
生活贫困的原因,表面看可能是土地少且贫瘠,收成低,农作物单一,没有更多来源,致富的只有出外打工。山上没有果树,只有山里红,经济作物少。但是也有例外,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是,提供私家车帮助我们的小伙子,很有爱心和热情,帮助我们给困难户送物资,听说致富后又捐资修路。又做公益助人,是积极向上的典型。
村书记张贺在寺里就听说了,果然热情直爽,却又秉公正直。在对照人名单中,发现一位困难户不幸已过世,他马上说明,把物资退回来,按原则办事。他的儿子淘气又执着,自从看到我们拍照的相机,就不停的向父亲讨要。父亲只好一边忙着搬运物资,介绍情况,核对人名,照顾困难村民,一边又要不停应付执着的儿子,答应一定给他买。虽然儿子又打又闹,在我们和他父亲之间来回的跑,但是还帮我们看物资,眼睛直盯着相机,却又不敢说。给他照了几张相,他又得寸进尺,非要自己照,憨态可掬的样子反倒招人喜欢。最后趁着他父亲给我们打开水,他也蹭上车来和我们亲近,我们答应下次一定把照片给他送来!我们还答应给那四口人之家送《地藏经》。我们也看到书记的功德,当我想安抚一下他的儿子,要把淘汰的旧手机送给他时,却意想不到地遭到拒绝,书记果断的坚决不要!让我们看到他们淳朴憨厚耿直的另一面。
我们也因有幸和总召集一起访贫,而看到张厚宏师兄成功的秘诀:他的实干和低调。当最后一家卧床不起的老人,是住的最远的,靠近山顶的村边上。书记说,可以让他侄子代领物资代签名,我们就不用上去了。但是厚宏师兄二话不说,拎着二袋粮食就走上陡峭的山路,坚决要把物资直接送到最困难的村民手中,亲眼看望他们,亲自抚慰他们!而且每到一家,他都不肯照相,而总是给我们拍照。他的不为名利让我们学到很多!在他身上看到了基金会领导们的缩影。
子涵师兄是我心仪已久的伙伴。上次是去年她第一次来龙泉寺,我就和她有过交往,她的稳重踏实,正念具足,做善行的热情,组织能力和坚持的品格都不是偶然的,带着很深的宿世等流。而且对办养老院的向往和经验使我们有了更近一层的共同语言。相信我们都在与师友同心同愿同行中共创美好的未来。
还有常青组的老菩萨们不愧为刘秘书长称誉的“老当益壮奖”,75岁的刘淑华和李慧琴两位老菩萨和崔巧玲面对寒风刺骨和别人的劝说,她们的豪言壮语是“下刀子也要去!”所以我们到涞水的第一天,天气就明显地升温了。不知是大家的祈求灵验,还是“困难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的谚语那样,在我们的坚强意志下退屈了呢!
不足的是,我们没有注意30度鞠躬和拥抱。但是我们在村边看到一群牛,想起了师父讲的《牧牛图》,和如何对治我们的牛脾气,所以高兴地和牛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