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之声倾听热线”的工作思路可以归纳为“倾听•陪伴•鼓励”。深知一切因缘来之不易,这些天来结合自己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觉得自己给大家的鼓励其实不够,说说“感恩”,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平和欢喜。
最近大家都在网络上吐槽各式各样的心灵鸡汤,提出“感恩”不能随口说说,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把不经意的“感恩”“谢谢”放在嘴边,让对方觉得我们轻率和不真实——即使我们要感恩一切,也应该把言语行为用对地方。
我仍然要表达感恩。发心作为志愿者,我们更能学会用心倾听、耐心陪伴、真心鼓励。最开始,感恩志愿者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是你们的善巧,让我们来到一起,欢欢喜喜地来承担我们力所能及的善行;感恩我们同行善友,是你们的善巧,让我们这个小团体变得壮大,更有力量,不分彼此都能相互支持和鼓励——用正确的见解来影响对方。
这样的团队难得稀有。我在接触仁爱项目后又很快实现了两年前的愿望——与龙泉寺结缘,成为义工。感恩三宝的加持,也感恩在心栈等项目的同行善友的拉拔,这样我们可以在一起继续为大众祈求,继续把大众带进我们的欢喜之中,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祥和欢喜。
自己也是仁爱心栈的志愿者,每天听到志愿者家人们重复“用心倾听、用心关怀”,充满了欢喜的心态,给陌生路人带来真诚的微笑祝福和暖心暖胃的爱心粥,面对路人的不解和志愿者之间潜在的小误会都能够成为倾听为主、用心关怀——了解别人的契机,并且能够鼓励对方一起做好一件善行——“欢迎来做志愿者!”这是对接受奉粥的路人支持的感恩,又是我们作为三宝在红尘中的小小向导,为大众的善行提供方便,更是对平凡众生承担三宝事业的无限期待。以此因缘,我又在首届北京慈展会上了解了其他仁爱项目并且参与其中。
作为倾听热线的志愿者,学习倾听热线的工作也是自己的成长。我作为一位新志愿者来说,很多方面都还有待规范,有待成长。我自然只能随喜师兄们在这道场中的“持戒精严”,忍辱、精进和方便智慧。末学的习气、知见很重,很多时候会带着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去影响对方,感恩师兄们的倾听、更感谢电话那端的来电者的反馈和理解。作为几乎没什么社会经验的在校生,有时候真是在处理一些现实的婚丧嫁娶之事上,不如年长的志愿者善巧,颇有纸上谈兵的样子。从张英师兄那里,我更明白了倾听为主,用尽可能简洁的话来鼓励对方,可能更好;从蒋晓旭师兄那里更体会到了怎样是广结善缘、巧结善缘……从每一位师兄那里,都能看到很多自己要学习的地方,不同的风格和一样正能量的心态——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是更为深远的。
另外自己在山上或者是别的部组的承担,也是深受之前承担的影响。心栈的风格主要是热情主动,倾听热线的气质就多了些深邃、平和;与人为善,都需要倾听、陪伴、鼓励!    
感恩三宝加持、感恩学诚大和尚及诸善知识的指点和引导,感恩山下仁爱基金会和凤凰岭龙泉寺各部组的老师们、同修们!更感恩成就我们这些善缘的普通人,受益者是你,其实更是我们自己!感恩周围能够理解支持的师友,有你们在,更勇猛承担不会害怕,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