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30左右,慈悲的贤山法师发来微信,问候结行的情况并关照今天是否感到疲累。我回复说:“今天我觉得这一趟来得特别值得。不在于他们有多穷苦,恰恰是种种现状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仁爱到底要做什么的思考。到底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到底我们能给的是什么?仁爱志愿者的风采到底在哪里?我们的理念在种种现实里应该如何去落实?”
今天是先头部队到达大凉山的第三天,早上志愿者分为两队,一队在靳惠玲老师的带领下对14、15日将要开启的启明书院、仁爱小屋以及即将入户的村庄进行前期调研,分别走访了7所村庄和7所学校;另外一队在刘秋云老师的带领下继续进行衣物分拣,目前,四面八方的衣物依然在不断汇聚于喜得县邮局,由志愿者一件一件分拣的衣物共计7000多件,这些衣物被分发至喜德县十多个村落。
事实上,团队此行来到大凉山地区进行前期筹备与调研的过程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无常需要去应对与调整,比如捐献过来的旧衣物之数量大大超过预期,而仪式上需要用到的新衣服从数量到尺寸类型发生不匹配,并且有大量的新衣服并没有如期到达;比如负责此项目的干部和启明书院所在学校的领导们都在自己现有的缘起条件下进行了最积极的支持与配合,但在书院开启以及入户工作的诸多细节处依然存在辗转;比如有些志愿者深入村户之后,对于部分走访对象的现状产生一种不符合预期的落差感……
在仁爱,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里面有一种随缘与接纳的态度,而一切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无常也恰恰也是志愿者在慈善行动获得内心成长的最佳境界。现实所呈现的,无论圆满与否都是最圆满的发生——关键在于,仁爱所及之处,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在入校调研的过程中,有三所学校十分用心的筹备此次活动,他们展现的风貌像一阵清风吹进志愿者内心的希望里。冕山镇新桥小学教导主任看上去温文而谦和,学校虽然不大,环境却很雅致,即将作为书院的教室里,一位老师正在默默布置,每一本书拆掉塑封,再整齐的列在书柜上,老师的动作安稳而宁静,教导主任给我们谈起学校的各种越来越好的现状,言语里弥漫着真诚的感恩和淳朴的宁静,装书的老师很配合摄影志愿者,拿起两本龙泉寺出品的漫画书,开怀又含蓄的笑容绽放在脸上;五合小学的孩子们对于志愿者十分好奇,年轻的志愿者教给孩子们仁爱手语“你真的很不错”,大家羞涩又认真的观察学习,很快“你真的很不错”就变成风靡小校园的潮流,志愿者走到哪里,孩子们就跟到哪里,大家在校长的引导安排下,还给志愿者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为大家跳起了仁爱手语歌;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环境十分干净整洁,接待我们的赖晓芳老师言谈举止里洋溢着教育者的气质,用好听的声音为大家介绍筹备情况,十分积极配合仁爱的活动安排,并感谢我们,说这些书都是孩子们需要的,另两位老师听说有志愿者就住在学诚法师法语挂画所配的环境优美的寺院里,表示十分向往,志愿者便真诚邀请他们有机会过来龙泉寺。
辗转穿梭于村落之间,感受不同村落在经济与文化条件上的差异,有的村经济条件不错,有的村显得条件相对落后,有的村则十分穷困,从气质风貌上看,乡民们都十分纯朴,卫生标准比较低,对于扶贫等司空见惯,大家更关注的是自己家是否吃亏——抱怨与怀疑显得不需要理由而且不分场合,对于看上去条件较好的外地人,“宰客”现象颇为严重,偷盗的现象蔚然成风——启明书院里的一台DVD刚到没多久就已经被偷走,早生早育、多生孩子的情况十分突出,42岁应该是当奶奶的年纪,30岁的年轻妈妈有3个小孩也十分平常,在我们调研过的条件最为贫乏的小学教室里,黑板报上写着预防艾滋与毒品的文字。
大凉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无论从那个层面与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了解与思考的问题。有一点很明显,真正改善生命品质的下手处更多是在精神上,无论在哪里,关乎幸福的关键是内心的善良与智慧。今天看到那么多可爱的孩子和淳朴的乡亲,如果他们有更多机会、在更小的年纪——去体会这种精神上的正能量带给人的喜悦与富足,一定是一件美好的事。
晚上,志愿者们坐在一起结行,大家坦诚的分享自己的心得,外在的一切境界,都是心灵成长最好的资粮,而身体力行传播善法则是仁爱一直坚持的方向,每一位仁爱的志愿者,动人之处在于真诚的用心,在于感恩和接纳一切境界并从中积极改善与作为的态度,在于相互之间无条件的的配合、接纳、关怀与支持,我们才刚刚启程,愿意用坚持来兑现一份内心的承诺——仁爱,在心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