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很久以前听说“倾听热线”的时候,我深感志愿者们的伟大,一直在承担,但一点回报都不要;一直在耐心倾听,又很有智慧地在开导,但一点也不会计较对方的胡闹。
在慈展会上我决定做倾听热线的志愿者,是对这个项目有了基础的了解之后,一是时间暇满——在北京求学的最后一年,也难得有体验全天全职做志愿者的机会;二是经历了一些事情,觉得生命无常、因缘难料,也有了一丁点微不足道的菩提道次第的基础,确实是对人间的苦和慈悲心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就提出了随时给大家补位的请求,在问过一些基本问题之后,负责人张英师兄就慈悲地让我试一试。
一直倾听
11月30日下午新志愿者培训会上,在我们的项目骨干林安芹师兄(见图左上角)介绍完“倾听热线”之后,主持人问大家,看到PPT上的“倾听、陪伴、鼓励”是什么样的感受时,我见到现场并没有谁主动回答,就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感受。
有了连续3个星期的旁听经验,对于倾听热线的特点以及师兄们的工作方式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我认为“倾听”是结缘和了解对方的方式,因此要用心倾听,不乱下结论;“陪伴”,是在这个过程中以慈悲给对方所需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鼓励和开导的开始,当然这也是很考验人的事情……对于“鼓励”这是需要达到但不能强求的事情,因为来电者的目的不同、需求不同,因而我并没有提到“鼓励”。确实见证有的师兄是怎样面对无聊发泄、以戏谑或轻蔑或怠慢为主要内容的来电者。即便是一直在倾听,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是做得那么好。如果自己并不认真觉察,不会发觉自己内心的急躁和莽撞;如果不是偶然因为某些原因,不会发现自己知见重;如果不是因为舍友的敏感起了烦恼,自己也不会由此而引起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总之就是功夫不够,还是因为境界而烦恼,自然会计较电话那头的人说了什么,而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或者应对——这当然就是法执和我执的体现。
欢喜陪伴
我在会后的第一天超越了自己。提到我的倾听工作,舍友好奇地问,如果对方是无理辱骂电话这头的我,我又应该怎样面对呢?我告诉她,既然已经超越了自己,就早有心理准备,那还是在倾听,还是在陪伴。上周周一下午,看到了重新排班的短信,我勇敢承担了接线任务,虽然不像设定中的那样规范,但通话的双方和一旁指导的师兄也皆大欢喜。
倾听当天,我接了三个人的电话。有两个第一次打电话来倾诉的女众师兄,她们作为家里的主心骨,既要养活家里,又要处理好家里的人际关系,更想无挂碍的上山常住。她们让我想起了自己家里的状况。我随喜师兄们的发心和功德,然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鼓励她们,希望她们能继续勇猛承担世间的善缘善业,同时也要给家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情,不要急,慢慢来。
“众生无边誓愿度”,用坚定的信愿,把家人众生带入佛门学习,未度者终将得度;“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毕竟是空,用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对治,自然就能转烦恼为菩提;“法门无量誓愿学”,佛法是最妙的医药,能化解一切的苦难,是唯一的利人利己之道;“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学佛,就是为了成佛,其他的念想都不究竟——“诸相非相,若见诸相非相者,即见如来”——就是开启我们的智慧之源,了知一切,把我们一切的分别计较都去掉,在任何的境界中如如不动,不生任何烦恼,才能以清净心平等利乐一切有情。
欢喜陪伴,陪伴来电者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龙泉之声倾听热线所代表的清静僧团;我们依靠的,不是普通的家长里短、世智辩聪,而是圆融万法的佛道——我仍然需要坚持祈求三宝加持,因为这个平台在末法时代的大背景下实属难得,希望我们都能和倾听热线一起成长。
相互鼓励
特别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学佛也好,展开倾听工作也好,总有那么一些逆缘和违缘来考验我们。也许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都容易接受,但把自己的心境转过来却不那么容易,也不容易做好。还是说上周一的事情,最后一个电话是一个成都的大学男生打来的,电话里发泄了一通火气。查了一下记录,这几个月中就打来了很多次——都是在抱怨周围人际关系的不好和社会风气的败坏。我也曾经是那样走过来的:不好的大学本科、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我也以相似的口吻和他说话表示理解,毕竟是个是非分明、讲究礼貌的小伙子,先是随顺他的想法,他便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解决出路。其实人人都有可能是圣贤,只是习气不改,烦恼增重,就找不到近在眼前的出路。我支持他的看法,并且以“德有邻,必不孤”来鼓励他,希望他在多读古圣先贤的经典之后有所启发,然后交到正能量的朋友。
这个星期一晚上的几个电话也很有意思。其实就总结出人际关系的问题不过如此:自己的正能量不够,容易受别人负面的影响,自己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感受。对于学佛的在家女师兄来说,我们倡导“观功念恩”、祈求三宝加持、常行六度四摄;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就更要自己把握自己的选择,亲近良师益友,让自己独立自主、坚守原则、讲求方式、甘于寂寞、热心善举,这样自己才能自由地成长。
对于仁爱慈善基金会的感受就是,特别感恩自从加入心栈以来家人们的鼓励和拉拔。我本人也有很多缺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但是很多家人都以善意提醒代替了批评观过,以热情鼓励拉拔这些不坚持来的“潜力股”,所以,心栈其实是个人尽其才的地方。昨晚第一次认识蒋晓旭师兄,才知道他是自己的老乡,还是翻译组的。通过他,我联系到了泰语翻译组的负责人;而也是通过他转接电话给我,我又鼓励了一个陌生人参与我们魏公村心栈的奉粥活动。感恩感恩!
龙泉之声倾听热线,是学诚大和尚唯一并以“龙泉寺”亲自命名的仁爱项目。倾听热线不收取额外的电话费,和仁爱其他项目一样全靠志愿者发心、没有报酬。与其他心理关怀热线的不同点在于,我们并不都以心理学分析作为方法,而是以倾听为主,尽可能让来电者自我疏导情绪;在过程之中,我们给予来电者关注,找到来电者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内心感受到光明、温暖、希望,或在正知正见的指引下,让来电者能够理清思绪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