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星期日,热线共修的日子。我早早起床,做好家务,吃完早饭,来到早市买了今天午饭需要的配菜和橘子,第一个来到热线。虽然连日来,北京阴霾雨天,阴暗寒冷,可是今天对我来说,天空晴朗,心情愉悦。每次参加热线的共修,不仅能够有这样那样的收获,更是喜欢热线热气腾腾,大家能够畅所欲言,老老少少宛如一家人的感觉和氛围。
按照热线的共修安排,今天是基金会的孙老师为热线的志愿者做如何做好文宣工作的培训。文宣顾名思义,文艺宣传、文化宣传、文字宣传。这个工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专业媒体做了十几年了,今年下半年开始做热线的文宣工作。尽管从8月份开始到11月也组织热线的志愿者给基金会投送了十几篇稿子,但是经常感觉力不从心。隐约觉得热线的文宣和专业媒体的宣传不一样,但究竟哪里不同,还没能深刻领悟,更是说不清楚。所以对今天的培训充满期待。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培训很快结束,孙老师语言简练、干净有力,无论是在个人的学修方面,还是做好文宣方面,字字句句都让我受益匪浅。“学修是承担的前提”,“数字不能代表成就,不能代表成长。” “修行的目的是改变生命状态。”“文宣工作很重要,人人都是文宣”,“做好文宣,学修是第一位的,还要有专业知识。”……培训让我些许明白了做热线的文宣和做专业媒体的宣传的不同。
首先,坚持学修是做好文宣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相应的学修,无法进入团队,更没有心力承担,即使承担也走不远,走不久。所以必须把学修放在第一位。
其次,文宣不是枯燥乏味的宣传,而是生动活泼地记录心灵的成长,生命的提升。仁爱基金会的特色是以心灵成长为中心,所有项目的设计都以志愿者的心灵提升和收获为重心。强调心灵慈善,强调志愿者的亲身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实践慈善、实践佛法,获得心灵的成长和提升。所以文宣必须真实、真切、生动活泼地反应志愿者的心灵成长过程,而不是专业宣传的高大上、概念化、程式化、模式化。
再次,“人人都是文宣。”“人人都是文宣”与“人人都是记者”有相似之处,因为网络媒体的出现,新媒体、自媒体的发达,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在媒体上发言、发声,所以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是文宣”,指的是每个人在承担中都有成长,而且这个成长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心路历程犹如每个人的长相一样,世界上绝对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尽管是双胞胎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所以即使相同的承担、相同的境界,每个人的反应、成长、提升是绝对不一样的,写出的感受、体会、感悟也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文宣,也都可以做文宣。文宣不是某些人的专业,更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有人人争做文宣,人人都来做文宣,我们团队的共业,团队的力量才能凝聚得更快,更及时,更大。
在领悟了热线文宣与专业宣传的不同后,我更明确了在热线承担的方向。首先,不忘学修,坚持学修,这是所有力量的源泉和生命的宗旨。其次,坚持写善行日记,在记录自己心灵成长的同时拉拔更多的热线志愿者记录成长。在师父为大家搭建的心灵成长平台上历事练心,为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传播正能量、推广善法尽每个人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