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会承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从小家到大家,从求人天福报到求解脱轮回,从而乘上龙泉寺大乘之舟的生命旅程。
一 、从小家到大家
一直以来,我过着最简单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单位——家。在我的眼里,只要照顾好自家孩子和老人,那我就很满足了。长久以来,我痛着他们的痛,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渐渐地,却丢失了自己。在孩子因为0.5分没有拿到第一名而痛哭时,我心如刀绞;当家人因为芝麻小事儿争吵不休时,我伤心欲绝;当同事们因为各种矛盾而烦恼重重时,我束手无策。无数次,感叹自己那样的渺小,多少个夜晚,看着窗外的夜色,久久难眠。
而我的改变,是从承担启明书院志愿者工作开始。由于第一、二家书院落户西藏,我于2014年十一期间,带上正在读高三,因为学业压力郁郁寡欢的孩子,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从北京飞到了西藏。真的是愿力有多大,善的力量就有多大,我们一行8人都是初次进藏,一天跑7、8个小时的山路,但即使是有高原反应的同行,也都坚持下来了。
当接触到藏族老人和孩子时,所有人都爱上了他们——淳朴、善良,渴求知识。当把冬衣送到他们手上,看见他们充满感恩的眼神时,我的孩子悄声跟我说:我再没有权利抱怨生活了!当孩子们缠着我们给念故事时,一位志愿者说:在家我是求着孩子读书的啊!
打那时候起,一年多以来,书院迅速发展,我也随着书院的步伐,步出了家门,走向了“大家”。从河北到河南,从广东到福建,从湖南到浙江、山东……,每天与不同的人,谈着相同或不同的书院事儿,每天审核申请表,沟通开启事宜,安排书籍订购,与各地志愿者交流……,然而,我发现我的家庭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失去平衡,相反越来越和谐了,孩子的心胸开阔起来,全家人也一起为启明书院的建设出谋献策。
2014年韶关一所书院开启仪式前,女儿电话打来:“妈妈,我接到大学面试通知,你可以赶回来陪我去吗?”
“可……,妈妈……马上要开会了,晚些再回你好吗?”
经过一分钟的忐忑,不安,我又进入了工作状态,当我再次拿起手机时,已经是晚上了。慌忙打开微信,孩子的留言映入眼帘:“妈妈,面试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能行!你安心工作吧,那里的孩子们更需要你!”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就是为了“大家”的典范。
我不禁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吧!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对孩子的影响就会有多大。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做好自己,以自己的正知正念来影响他!
从“小家”走向“大家”,这是我在基金会承担当中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只要有智慧和善巧,为“大家”服务,弘扬正能量,那么“小家”也会更加的和谐和幸福。
二、从只求人天福报到开始思考解脱的意义
我在六祖南华寺周边长大,也许是这个因缘吧,从小时候开始就对佛教很感兴趣,但仅限于感兴趣,好奇。虽然已经皈依20多年了,但对皈依的意义并不真正了解,只是觉得这样可以求得佛菩萨加持,护佑全家幸福安康吧。而对“解脱”、“普度众生”这些字眼,我几乎没有思考过,我只想求福报和平安,没有别的要求。
然而,我的内心竟在一次送温暖活动中改变了。
今年3月2日,我们到河北保定市涞水县为贫困的乡亲进行送温暖活动,走访了一位脑血栓的老人,发现有病时,只打了几个吊瓶就算看病了,和老伴儿仅靠家里7分地的粮食糊口,8个儿女,无一有能力或者愿意赡养两位老人。志愿者问:家里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您生病了怎么办?老人提着失去知觉多年的左臂,沉重地说:“等死呗!”一句“等死呗”,道出多少沧桑与绝望!老去,等死,何等悲哀啊!
禅兴法师在结行会上开示道:看到他们,实际上就是在策励我们,鼓励我们去关心这些贫困地区弱势的群体、老人、病者,这带给我们很重要的利益就在于,就真的是去设身处地去体会苦,给我们提供修行的动力,我们回去后也可以尽量想一想,这场景经常去想,就想我们就是他们,什么时候我们也会这样,那我们修行就有动力了。现在有机会赶紧做点善行,赶紧多学一学,这就是我们重要动力,我觉得这一点我们是不能忘掉的,也正是师父教授的“感受苦,体会苦”。
是啊,谁说人生的本质不是苦呢?谁说他们的今天不是我们的明天呢?大家都要老,但是,心里却不容易生出自己将来也会老的认知来。通常就会觉得,老人是老人,而我离老还很远 。但事实是人不但会老,还会死。人命无常刹那间,一息不来,即失人身。由于贪着这无常的色身,让我们总随着外境,起贪嗔痴,造种种恶业,因业报而受生之苦,如是惑、业、苦三种恼热循环不已,令我们于六道轮回中不得出离!
跳出轮回!要常常想起那些老人,常常提醒自己切念无常,当精勤用功,不要让短暂的生命在爱恨情仇、争强斗胜中消磨殆尽 !这是一次“实践慈善、实践佛法”的过程,从中我获得了心灵的成长和提升。我开始反观自己,我想,在相续中一定要建立起因果正见和轮回正见,以此为动力去修学,求得解脱,才是唯一的出路。
三、乘上龙泉寺的大乘之舟
在基金会承担的过程中,让我最为受益的就是师父言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一切功德从众生份上而得!”
启明书院,在我看来,是为自他营造行善因缘的平台。当法师带领志愿者到河北涞水再次去看望老人时,我们带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结行时法师教导我们,当一个人贫穷的时候,物质生活、物质条件、物质基础都很重要,因为如果他吃不上饭、没有衣服穿、生病了买不起药,就谈不上对精神的追求。因此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在物质上去帮助别人。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从精神方面去帮助他们。法师慈悲的话语时常在我心里回响,他说:你看他们现在那么大岁数了,每天在房间里面,我们可以想想他们在干啥呢?因为他们也没有书看,没有学习,没有精神上的更进一步的熏陶。那可能每天就是三顿饭,晒晒太阳,有些连话都说不了,顶多就是台电视机,电视看一看的话能有多大的意义呢!……那些老人,他们到了最后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真正给他们再进一步提升一点关怀, 这就是老人的临终关怀?法师提议,能不能给他们个念佛机,甚至在念佛机里面还可以做更多,比如说佛教音乐,师父的开示等等。
法师教导我们所进行的关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啊!老人们有了房子住,有吃的有喝的了,但一天除了睡觉吃饭还有十来个小时,他们能干什么呢?给他们更深入的关怀,给他们熏习、种善根, 哪怕临终的时候心里念一念,听着念佛机去往生,这也是很好啊!这是对他们慰问的更好的方法。
自此,启明书院的“仁爱宝盒”应运而生,里面有师父的《感悟人生》,有龙泉寺的早晚课,还有佛乐和孩子们爱听的传统文化小故事。第一批500个宝盒已全部发放到老人手中,第二批也正在赶制当中。融入佛教元素,对老人们就有了更深层次的关怀了!
而我们通过善行,在实践着佛法, 自利,利他!
11月2日,启明书院第一个学佛小组成立了,我承担了第一次课的讲师,看着大家对师父、对佛法的希求,我明白,我和志愿者们,将一起乘上龙泉寺的大乘之舟了!
有一位同修问我:您一天到晚为慈善事业忙忙碌碌,为什么还那样精力充沛?我跟她分享了我的一个小秘密,其实我曾是个癌症患者,可是我通过善行改变了命运,如今的我已经战胜病魔,并将依止师法友团队,坚定地行走在菩提路上。因为法喜充满,龙天护佑吧,所以精神饱满,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烦烦恼恼。
让我们一起做师所喜,把佛陀的慈悲精神撒向人间的每一个角落!感恩三宝,感恩师长,感恩同行!
相约菩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