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感恩的日子
11月1日,一个美好的日子,河源安源仁爱启明书院成立一周年暨重阳关爱老人活动如期举行。
安源书院有孩子们将近一百人,是一个移民安置点,有些年级才14个人。孩子们的父母也长期在外打工,爷孙一辈在一起生活,很多学生们扶着自己的奶奶和爷爷过来的,老人们最大年纪的也超过了九十岁,但是身体依然非常的硬朗。
志愿者一到书院,孩子们早已等待在那里。活泼、灿烂的笑声飘荡在校园,老人们也陆续来到书院,有老人亲切地说:回来啦!这时,内心不禁一热,原来,彼此的心一直在一起,心相系,情相依。
活动在《仁爱之歌》手语歌中正式开始了!当志愿者问孩子们:你们最记得哪位叔叔阿姨?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光头叔叔!
光头叔叔——仁爱启明书院广东地区负责人肖剑雄,专程利用周末时间从广州驱车而来,他极具感染力分享,深受学生的欢迎。当他问孩子们:你们应该如何感恩爷爷奶奶和父母时,孩子们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给爷爷奶奶捶背”,“给他们洗脚”,“爸爸妈妈回家时,说声您辛苦了!”……光头叔叔又补充道: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明理的人,这就是对长辈最好的报答!
尊老爱幼,是我们优秀的传统,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中,国家也倡导全社会要关爱老人,要懂的感恩,在光头叔叔的倡议下,孩子们给在座的老人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一声:“爷爷奶奶,您辛苦了”。以表达爱和敬意,书院里充满了温馨和和谐的气氛!这是一个感恩的日子!
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家人的关爱,他人的各种服务,大自然的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我们却越来越麻木不仁,熟视无睹,甚至浑然不知。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现在不少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对长辈不尊重、不关心,有的人对社会冷漠,认为这个社会与自己毫无干系,有的人接受别人资助,却不知道感恩。曾看见报道,某地有个年迈的老人,曾无偿资助80多名贫困大学生,但那些大学生毕业后,竟没有一个人去看望她,甚至连问候、感谢也没有。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把感恩之根扎根心田,是仁爱启明书院的一项重大使命!
二、宝盒传递爱 冬衣送温暖
当志愿者把仁爱宝盒送到老人手上时,老人们立即绕有兴趣地学起来。这些八十多岁的老人,学的那样认真,那样专注。学会操作后,在现场便开始静听佛乐,一脸的满足。在老人的老人们对仁爱宝盒的希求,远远超于我们的预计,书院项目部志愿者发心抓紧进行第二批的制作,以满足更多的老人!
又进入冬季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在活动最后环节,志愿者把从北京带来的冬衣和文具分别送给老人和孩子。肖丽老师早把衣服按照男女及尺码归类,然后根据名单,把冬衣一一送到老人手里,老人们纷纷感谢基金会无微不至的关爱!
佛教认为,修行的宗旨是要成佛,福德与智慧都要圆满。福报、福德属于物质领域,当一个人贫穷的时候,物质生活、物质条件、物质基础就更加重要,因为如果他吃不上饭、没有衣服穿、生病了买不起药,就谈不上对精神的追求。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精神方面去帮助别人,同样还要力所能及地在物质上去帮助更多的人。感恩三宝,感恩师长,让我们有了实践善行的平台,帮助别人,成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