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下党乡
福建,古称佛国,佛教信仰浓郁,宝刹林立,厦门南普陀、泉州开元寺、莆田广化寺等,模范丛林,千年道场,静谧幽深,风景怡人,道学坚固,一代又一代高僧大德,从福建开始影响着整个汉传佛教的发展,人间佛教的倡导者太虚大师、精修律宗的弘一法师、振兴广化的圆瑛法师,还有我们师父,基金会发起人——学诚大和尚。
书院所在地福建宁德寿宁县,地处闽东北部,洞宫山脉南段,东北接温州、西北靠丽水,东壤福安,西傍南平,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的地理优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就出于寿宁,在他的《喻世明言》开篇写道:
“仕至千钟非员,年过七十常稀,浮名身后有谁知?万事空花游戏。休逞少年狂荡,莫贪花酒便宜。脱离烦恼是和非,随分支闲得意。”
功名利禄皆浮名,身后有谁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休狂荡,莫贪杯,无烦恼是非,身心得意,满山的花菇和清茶,养育出众多文人墨客,一花一草,一山一石暗含佛性。
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下党学校就是仁爱启明书院在福建落户的第一家书院。
寿宁县下党学校,地处山区,从福州出发前往下党乡,弯弯曲曲的山路将近5个小时。早在六月份,陈思师姐带队前往下党考察,了解到下党乡由于深处闽东的群山之中,交通不便,三十年经济法发展中,也带来了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下党学校校长黄清春跟志愿者们说:“全校一百多孩子,超过60%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不爱阅读、沉迷网吧,学校也在积极想法办来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
之后,陈思师姐带领其他志愿者又进行了第二次的走访。面对目前留守儿童教育环境存在很多问题的现状,大家深感建设启明书院的必要性。志愿者们把相关情况汇报给书院项目总部,并得到了审核批准,同意建设下党乡启明书院。
书院正式落户
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福建宁德寿宁县下党学校启明书院全部建设筹备完毕。装修、购买物资、确定启动流程,一环接一环。在筹备过程中,志愿者了解到下党学校目前已经有将近一万册的书籍,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图书管理系统,大部分书籍都散乱无章,志愿者们再次发心,给学校一万册书籍进行图书分类,以方便全校师生的阅读。
10月26日上午7点,在基金会孙丽艳老师的带领下,福建地区志愿者一行12人从福州出发,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历经5个小时车程,到达福建第一家启明书院所在地——福建宁德寿宁县下党乡下党学校。
一到书院,志愿者分为两队,一队在学校图书室研究如何整理书籍,重新分类;另外一队实地走访看望村里的老人。当大家一起积极配合整理图书时,孩子们也加入进来,和谐、快乐瞬间融合在一起。
下党学校校长黄清春说:感谢基金会,感谢志愿者们的大力支持,今后一定确保书院的运营,创建书香校园,让广大师生热爱阅读,让乡亲们读到更好的书,观看“仁爱u盘”里那么多的好电影。
简单而隆重的开启仪式上,孙丽艳老师为书院揭牌,正式任命黄清春校长为书院院长。当“仁爱小药箱”送到校长手中时,他感慨地说:书院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会上,首届“启明之星”评选结果公布了。 启明星们或是孝心可表,或是敬重师友,或是尊老敬长等等。嘉宾们为孩子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当志愿者们在书院迎接十位老人的到来时,老人们露出了欢快的笑脸。志愿者们为他们戴上佛珠手串,献上“仁爱宝盒”,并耐心教他们如何使用,彼此之间亲如一家。
同行善友共努力
从初发心到善愿承办,福建启明书院瓜熟蒂落,在三明之地圆成,感恩所有为此而努力的志愿者们!仁爱启明书院正式落户福建祖庭,是三宝的加持,是师长的功德,是同行善友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件善行的成就,都是由无数善念的集合。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是以志愿者内心成长为核心的平台,在学诚大和尚的带领下,正一步一步走进每个人的内心,走进祖国的大江南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大家的发心,下党乡学校书院才得以开启,为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感恩师父,感恩法师,感恩同行善友,让一群有爱的人相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着。
当今,有人抱怨社会的不公,有人责骂社会道德的沦丧,有人激进,有人犬儒,而更多的人在踏踏实实地实践善行。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社会的黑暗不需要“添砖加瓦”,而光明却需要。有人说善行很难,障碍很多,有心而无力。有人问佛:从初发心到圆成佛果,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么?佛说:在念念之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所有的善行都在当下的一个念头,而启明书
院的未来,也在每一个人当下的每一个善念。
仁爱无限,善愿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