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栈是龙泉寺居士的一个善行实践平台,是学佛小组践行佛法的一个路径,真实体现了“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的价值理念。作为师父的弟子,心栈对于我们而言,除了慈善而外,还有另外几层价值:觉悟、利他、文化、后世子孙的福祉……
在学修和承担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感到委屈,甚至彼此对抗,及各种过程中的阵痛和纠结,乃至怀疑和退却,而此时恰恰就是我们用功的时机点,突破的点,提升自我格局的点。听老同学说,师父和法师一直教诫大家,“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就是佛菩萨让我们起飞的时候了。”
对境练心,不是道理,不是口号,它是飞跃痛苦和纠结的一个个理念的转变;它是一个不断让自己蜕变,不断把心打开,不断与法相应的一个过程。生命的喜悦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呢!在实践佛法的路上,分享一下学修处杨琛师兄转发给我们的法师对其修行日志的留言:经常思维无我,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在觉悟的练习中,大家共勉吧。
心栈是一个自利利他的平台。我们奉送的不仅是一小杯粥,而是我们那颗虔诚的心,希望大家因爱而温暖,因爱而走出困难,希望志愿者因付出而心灵提升。我们要把爱心传递出去,让社会大众如沐春风,感受到仁爱的温度,看到别样的风景。从志愿者角度来讲,人人皆可参与,大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从团队来看,我们感恩彼此的存在,正是因为彼此的坚持与付出,才为彼此营造出了一个清净、和合、增上的平台,我们彼此合作、拉拔、包容和理解,才使我们有一个好的依报环境,才有了实践佛法的可能,进而生命的质量才有提升的机会。
在承担和学修中,依师是根本。贤颂法师曾说过,一个人盲修瞎练,只能是拼尽自己的善根。那样的话,不是提升空间有限,就是太容易被外境所染,搞得自己生存和生活都很迷茫,更遑论生命的价值以及对生死的思考?所以我们要感恩彼此,这就如同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而我们也只有在利他中才能长久的自利。
心栈,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慈善,不只是救济和扶贫。仁爱有自己的定位,仁爱善行的价值更多的注重理念的传播,耕耘心灵,收获智慧,是一种唤醒慈善的慈善,是心灵慈善,这是仁爱的定位,也是对师父理念的一种践行。
仁爱慈善基金会包含了慈善应有的内涵、行动和效果,让爱传递,以最小的代价利益到更多的人。仁爱慈善还有一个特殊的使命:让更多的人升华生命,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正如我们经常提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何其幸运,此生遇到师父,参与汉传佛教修学体系的建立。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永续上,师父竭尽全力,铺路搭桥,让我们有机会在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也能出一分力,这是多么的殊胜和荣光。
在这样一个西方自由主义主导下的世界里,物质文明确实高度发达了,可我们的成本和价值是什么呢?我们变得越来越迷茫和恐惧了。我们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排斥物质文明,但是对生命喜悦的追求是恒常的思考。英国历史学加汤恩比曾说,能解决21世纪人类苦难的唯有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世界和平、人类和谐,它不仅是均衡利益的较量,也有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师父是真正的无我,是大乘之心,是人天师表,是我们一生都要追随的高人啊!师父的大悲心不仅局限于当前时空下的人类了,师父在传承过去、服务现在、利益将来。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终有化土的一天。文化是永恒的,汉传大乘佛法是绵延的,必将利益后世子孙。从师父的理念出发,也许若干年后,心栈的意义就不仅仅是我们每个仁爱家人的欢喜和成长了,而是一组文化符号。也许有一天人们看到心栈,看到仁爱会说,那就是慈善,那就是大乘佛法。而我们都是师父打造的无边无际的慈航下的一个个小小的发动机,我们有幸能追随师长,能成为这样伟大事业的一份子,除了兴奋和感恩,还能有什么呢?
我们能够有幸追随师父开疆扩土的都是一群智慧、仁爱、勇敢之人,是时代的英雄。想到此,我好想跑到师父跟前,给师父顶个礼,说一声:师父,您辛苦了!不过又想到法师开示说,依师的最高层次就是做师所喜,依教奉行。我顿时就觉得,师父就在我心里,又要到哪里去找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