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五一精进共修法会”辅导组组长,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机会把自己的烦恼逼出来,与它来了一个面对面的对峙,并经由暴露和认识自己的烦恼,有机会真正的融入到了师法友团队中来。
这是一次我期待已久的法会,上山之前一直在助学项目承担,觉得山下的义工们平时一直在办活动,很辛苦,而且在知见上也存在进一步统一和提升一个高度的空间。如果有机会参加一次精进共修,对于个人而言,那真是一次完美的休息与自我提升。参加精进共修,很多人甚至会因此对佛法产生真实信仰,获得对于无限生命而言的重大利益;对于团队而言,大家会更有核心内聚力,更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承担之初发心:一定要用心承担,用报恩的心和服务的心为这些学员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服务,让大家在这里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佛法的欢喜,并以此承事师父。这是一个貌似高大上的发心,我也因此感到兴奋和斗志昂扬。
问题在于:事情会因为发心就圆满成办吗?
贤然法师在春节晚会上所做的年终总结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并深感相应,大意好像是:《华严经》说事理无碍,如果用心是正确的,事情也一定会圆满成办,如果事情不能圆满成办,那说明用心一定是夹杂了烦恼。
必须要承认,因为我的烦恼,导致此次辅导组的工作完成得并不圆满,存在诸多可改进的地方。换句话说:即便是第一次承担,如果这一过程中我的用心足够如法的话,那一定会呈现出比现在更好的局面,让学员得到更多的正能量。
下一个问题来了:到底是哪里不如法?到底是哪里有烦恼?
我要从发心开始检查。我的发心真的清净吗?扪心自问:“有没有名利心?”我想是有的。在一份善良的好心之外,内心深处似乎还有一个呐喊:“只要夏维维愿意努力,她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得还不错!”所以,好几次因为他人的慈悲而事项上顺缘具足时,我会不无得意的大声与他人讨论几句,让他人听到,并试图让他人认为:“你看吧,这个新来的夏维维做得不错。”再问:“有没有傲慢心?”当然有!否则我为什么会十分不自知的认为:“这个事情并不难,我一个人能把它搞定”呢?否则我怎么会盲目地以为,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发心是所有人都应该认可和支持的呢?
然后检查做事的模式——或许它就是传说中的等流,存在如下问题:
(1)习惯于靠自己,碰到承担以后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我该怎么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梳理和实现,闷头往前冲,却不会依靠团队,对自己盲目自信,对他人不会求助,而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
(2)内心漂浮急躁,毫无定力,踏不下心好好做一个行之有效的次第规划,更不能安定下来分出轻重缓急。现场混乱时,自己失了方寸,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3)时间观念有待加强,不能意识到当下时间段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事项,总是存在拖拉侥幸的心理,沉浸在事项中不可自拔。
(4)不能很好的抓住主要矛盾,内心没有做事的次第,分不清轻重缓急,这里面有经验不足的原因,也有做事习惯的问题。从一开始,做了一个行事历之后就把它抛在脑后,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了,导致最应该做的工作完成不及时,或者说前一项工作还没完成,就着急的开始了后一项。
(5)不会休息,放不下事项,宁愿熬夜,导致后期脑力和心力一直都不饱满,承担得辛苦。
所谓一叶知秋,想想真可怕,我会这么去经营一件事,同样也会如此去经营自己的一生乃至无限生命,那我这一生过得也太悲催了,事倍功半,毫无智慧,甚至耽误生死大局。
最后检查与团队配合沟通的过程,存在的问题是:自以为是、简单粗暴、非理作意、缺乏智慧,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的发心是好的,别人理所当然应该来配合与支持,碰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声音时,只会用粗暴的形式坚持自己的观点,还大义凛然的以为自己是一颗公心为学员,他人不支持时,自己要么感到委屈,要么慢心四起。当我这样去做的时候,早就把自己放到了别人的对立面,内心所希求的那份同心协力怎么可能得到呢?一个人如果一味的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并以为他人理所当然的应该给予理解、支持与认同,那他只能和快乐远离,与痛苦靠近,他只能心胸越来越萎缩,对他人越来越苛刻,掉进自我的陷阱之中,忘掉了本来的方向,最后把虚耗心力,事倍功半。
再回到那个问题:事情会因为发心就能圆满成办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了发心之外,还需要有对自他的了解和观照,需要把握和善用种种缘起、发动和依靠团队的智慧,需要有包容同行和接纳现状的心量,需要踏踏实实的行动,需要不忘初心的坚持。
当然,除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也有很多正向的收获:如下:
(1)对师长的信心上了一个层级,因为承担法会,有机会和禅兴法师有更多的接触,真实体会到师长们那种包容的心量,把握人事的智慧,像计算机一样理性严密的运作模式,完全忘我的付出,对人清凉不黏着的慈悲——简直“不是凡人的存在”。
(2)体会到团队的功德和恩德,从龙泉寺的大团队,到承办本次法会的核心团队,到辅导组之下的义工团队,能够看到大家都是互相的支持,培训时沫言、婷婷、妍昕和许雯雯的全力支持,签到时汪志阁老师很有智慧的提点,正行期间李轩全程默然又贴心的跟随,签到出问题后团队成员毫无抱怨的一起熬夜、万光超师兄、董飞奇师兄、田彧,还有辅导员团队的大力支持与包容,在我们的安排有诸多疏漏的情况下,学员们还是十分宽容的观功念恩,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越来越有序和安静,杨娟师姐的全力投入和超越自我式的承担,李金茹师兄的温暖补位和默默然付出,刘翔对大家在生活上的关怀,李晓红师姐的严谨有序和轻松欢喜,杨欢师姐一如既往的十分有原则,令佳团队的有条不紊和和合温馨,老菩萨们承担时的踏实无私、不折不扣和超强时间观念,这些都令我印象深刻。
(3)团队因此而互相磨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磨灭了我对修行生活和团队有点不着调的幻想——比如忽略了身边的同行善友并非神仙,也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正常凡人,他们也需要关怀、体谅、支持,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我做事也有不少优点,比如十分虔诚、认真、细致、尽责和发心,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投入,会更多的去祈求三宝,会严格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到能做到的最好,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就会去反省和改正,会在想放弃的时候用责任去超越烦恼,会坦诚的面对同行和依靠同行等。
总而言之: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我很感恩这次法会,尤其感恩法会中这些不尽人意的所在——它恰是最为闪光的经验,承担一次法会就像经历了一次比较大型的人性展览,我们有机会去看到自他的善恶在这展览中较为集中的呈现,由此展览,我们好像压缩了时空,挤压了个人与团队的间距,缩短了从懵懂无明到智慧清明之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