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7日,仁爱灾害救助中心在位于海淀区西二旗的队部举办了新人见面会。此次见面会是为了让新志愿者能够更快、更好的了解救灾中心及仁爱救援队的理念、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加强团队彼此了解磨合、增强团队间协作能力而召开的一次培训会。

在介绍了仁爱慈善基金会的缘起、发展之后,救灾中心部长、仁爱救援队队长李韵峰详细介绍了灾害救助中心及仁爱救援队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仁爱救援队自2011年8月成立至今,经历了太多风雨历程,期间仁爱救援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坎坎坷坷走来,与其说是简简单单的创队过程,不如说更是一部惊险动魄的创业史、发展史。
作为民间救援队伍,志愿者大多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活动,因此仁爱灾害救助中心定位于做政府主流救灾体系的补充者、民间公益组织的协调者、灾民可以信赖的服务者和陪伴者、灾后原生公益力量的培育者,力求搭建一个“全方位多能力”组合的社会灾难救助联盟。如今,仁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物资精准发放、灾后心理辅导、培育当地原生公益组织,如今成效明显,已经获得了社会大众以及主流媒体的认可。

不仅如此,随手穿插进来的救援知识让刚刚接触救援队的志愿者们大开眼界:紧急时刻怎么使用一根绳子来实施救援,在任务面前唯一一瓶矿泉水该如何抉择——留下还是给别人,地震现场一个作业面只能承载多少人才能实施有效救援,对讲机波段的选择••••••诸如等等,每个救援知识都蕴含着深深的道理。李韵峰队长表示,单个组织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更加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我们仁爱救援队要与各个专业的救援组织联动,平时开展各种培训和训练、提高救援技能,前线开展灾害救援的时候互相补位、发挥各自优势,最大程度上帮助灾区人民。
李韵峰队长轻轻松松的聊家常似的讲述着救援队历次参与抢险救灾的故事,我们听上去好像在读一部惊心动魄、百转回肠的故事!谁说和平时期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其实危险无处不在,国家发生危难时救援队员放弃安逸的都市生活进入险象环生的一线灾区,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感到,救援慈善不是一腔热血就可以做到的,丰富的救援知识、完备的体能训练、默契的团队合作是必要条件,志愿者要秉承一颗善良、智慧的心灵,融入到团队中并不断锤炼,才能成为一名合格正式的救援队员,才有能力救他人于危难之中。

队长强调,为了保证救援队伍的战斗力,日常的培训练兵也绝对不含糊,虽然志愿者是业余的,但加入到这个特殊的团队的中每周日培训队员都要参加,严格的出勤率、过硬的救援技能是晋级正式救援队员的第一个保障条件。这里分享一个真实案例:李韵峰队长曾经在鲁甸救援中碰到一位因抢险救灾中暑昏厥抽搐的解放军战士,他果断的出手相救,利用日常学习到的救援知识挽救了一名年轻的生命,真是闲时勤练兵、战时是精英!老队员“坦克”也提到,救灾现场令人震惊,您会感到人实在是太弱小了,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强的技术保障才能救助他人!

当然,在铁的纪律面前,仁爱救援队仍需保持仁爱慈善的特有内涵!救灾中心非常注重志愿者的内心成长,第一批的老队员张银明说:志愿者的心在一起最重要,大家通过日常的共同培训、活动来培养彼此间的默契,每个人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入手,多做事少说话,通过不断的任务执行中发现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不断的坚持,进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和参加救援队活动的意义,同时团队也不断为每位志愿者创造成长提高的机会,让志愿者在在组织中成长。

曾经有一句话说:战争让女人走开,灾害来临时通常会让老人、孩子和女人先撤离。女性似乎不该出现在这里,仁爱救援队中活跃着一群女战士,巾帼丝毫不让须眉,资深女队员白欧说:我们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服从是首要的,这是对自己也是对团队负责,而且在每次活动中都要有总结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更令人惊讶的是,见面会现场就有一位看上去有些柔弱的女队员,通过考核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救援队战士,在队员们雷鸣般的掌声中接过了队长授予的肩章。可喜可贺! 

异常鲜亮的救援队衣服上“仁爱救援”四个字已经深入人心,不断吸引着新的志愿者、年轻人加入进来,如今已经形成了正式救援队员40多人、总人数近130人的专业救援队伍,在公益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位。祝愿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强,在实践善行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逐步搭建一个“全方位、多能力”组合的社会灾难救助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