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为什么能做到这种事》

在我所生活的地方,很多的父母都去广东打工,让孩子自己留在家里。毕竟他们的孩子是给爷爷奶奶生的。

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不敢谈心理话,只敢命令和骂,特别是女人。有的父母只懂得用"凶"这个教育手段来破坏孩子的心。为了达到"听话"这个效果,很多农村父母就会骂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而在放弃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听话。表达自己弱的地方是他们受不了的。因为总是把情感缩回,他们的鼻子也不像西方人的鼻子那么凸出来。

由于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苦的劳动,我能理解这样的现象,但是小孩是很需要跟他们说心理话的人。虽然他们因为被父母骂而难受,但当父母要求他们从4岁起就自己生活在学校里,他们为了离开父母的事也很痛苦。他们又需要自己的父母,又很难进入这个凶的包括自己父母在里面的社会。在这种矛盾中,因为比不过社会因素,也只能跟着走。

在心理深处,小孩不希望像大人那么凶,不希望那样排斥情感的表现和为了维持面子去做假事情。他们的情感跟外来因素在战斗。可是他们是出生在这里,而他们的父母也属于这个社会。他们虽然不想加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可是为了生存,为了不失去自己的父母,他们必须适应这种方式。因为没有脱离这个环境的力量,因为还是要生存在这个环境中,最后他们都是要输给环境。最后还是要失去自己弱的的感觉和自己的做法,用传统野的行为把自己的永远隐藏起来。

在青春期产生理想的年龄时,很多小孩又不想放弃自己,所以他们容易想到断开、想到离开自己的家,但又没有能力离开。真的能去什么地方,比如去打工时,他们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为了不要放弃自己、为了寻找自由就不会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情况。

这里我想给大家看跟我一起生活的一个16岁学生的信:"我叫韦道跑,读初一年级。这本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华,可我却只有迷茫和苦恼……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小学时那么容易相处了。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关注我、他们对我寄大的期望,我真不想背着这么重的精神负担。于是我开始对我原来愿意关心的事都感到……无所谓。学习时缺之动力,效率很底,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我觉得这样不行,努力找一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可不长,每几天又感到没意思,坚持不下去。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人。我该怎么办?"

下一天他写自己怎样帮别人建房子,做大家最不愿意做的事,弄得又脏又脚痛。不过,这天的事是大家一起做的。最后,他感受到大家完成了一件很难完成的事,而且这种对于"完成"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一种很快乐的感觉。但他不敢给父母看他的信。

另外一个同学的脚受伤后,有人不让他做事,使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由于受伤而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他的背变得又硬又歪,成了比脚更严重的伤。直到后来,我要求他参与生活的时候,对生活的感受才部分恢复了他背部的伤。

比骂人更带来负担的是大人的好意,是大人不断对孩子的关注和担心。为了恢复学习动力,学生需要一个没人关注的生活空间,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也需要属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在父母担心安全而限制孩子的活动时,青少年都会想:我不是他们的"宝贵东西",只是我自己的。我需要属于我自己的经历。可是他们还是束缚了我。没有自由、不能去感受的生活还有什么价值呢?

如果避免了所有的灾难,我们同时也就避免了所有的心理能学习的机会。小孩为了心理的发展必须去追求有时包括危险的体验和感受。比如我去学校的路需要蹚水过河十几次,有时水流还很急。这样得到的对物质的感受是最好的,知识教育也代替不了它。其实,打架等所有用身体接触的做法,都是一种追求感受的表现。如果在外界不让追求,学生就会用吸毒等手段。通过体验,孩子想感受到他们愿望的精神(真理)的力量。如果不是通过外界包含的真理,那就是通过毒品带来的幻想。

这是我在农村见到的,而我城市的朋友给我说的要悲哀得多: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有物质条件好的工作,而为了这个目的,他们给孩子安排了一切,整个生命都被父母安排完了。孩子需要做的只是听话。可是这种别人会"羡慕"的"好工作"和生活真的有那么好吗?能得到自己非常渴望的那种感受吗?这种生活是为人好还是为钱好?

它往往只是从物质的观点能羡慕的。但我朋友们追求的根本不是物质。在这种只有物质、可是失去了理想意义的生活中,他们会觉得失去了自己。如果还是要按照父母的计划把这种没有理想意义的生活过下去,他们只能放弃理想和自己,并变得麻木或者直接哭泣起来。我想,只有自己已经放弃理想、已经没有了情感的父母才会把孩子的生活看得那么物质化,为了物质上的好处就逼着自己去做一些让心里难受的事。

农村的小孩在表达感情时马上就被骂。城市的学生对我说,他们都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好象自己是一个不断运转的机器一样。有的说,自己好像一个电脑那么麻木运转。也许,一种要承受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的情感、感受和生活意义要多得多。

学生经常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能不能承受父母对我的期望?”其实我认为家长应该问自己:“我能不能承受孩子的兴趣、才能、命运和他不同于我梦想的那种生活任务?”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梦想,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我身边的人经常会问我:“那,你不希望你的研究工作在你死之后通过子女会传下去吗?”我觉得,他们这个想法很不实际:做我这种研究需要有特殊的兴趣,才可能做。跟我同样兴趣的人又不多。自己的孩子正好跟我有同样兴趣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逼着他接受我的兴趣,他不仅无法做得好,我也耽误了他自己的、不同于我的生活任务。在让小孩接受我们给他的角色时,他自己的兴趣、理想、动力等等都会被压制。如果我们要求他接受,他又很难有主动力。

社会和家长为什么要让小孩适应他们对于小孩的想象呢?是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得到物质上的好处?每次在我或者我的朋友说"这并不重要"时,他们就会很着急地尝试说服我们,以便让我们这种"不正常的人"追求与他们一样无聊的事情。为什么他们又受不了我们发挥与他们不同的追求呢?既然我们已经被淘汰了,为什么还要跟着跑呢?被淘汰了之后,我们不是可以自由,可以去追求其它目标了吗?

家长们那么怕小孩的未来吗?怕一个他们不可能知道的未来?这不是在阻碍未来吗!

如果我们不要消灭孩子为了学习、也为了以后在生活上主动接受重要任务所需要的兴趣,我们作为家长就要承受这样的事实:每个小孩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才能、兴趣、命运和生活任务的人,我们能做的,只是给他为了完成这些所需要的经历。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小孩只是他们基因的一个产品,我也没办法。不过这样的看法不仅没有帮助,还会让小孩放弃自己。

其实,蛋白质中的基因不会根据物质的规律形成;蛋白质专门把矿物的结构消失,而让非物质的力量来调整基因的结构。所以刻砻出来的人也不会是父母的作品。

那么,为什么我和我哥哥会做一些别人不能做的事?原因不是我们的才能不同,肯定不是。很多我的朋友具有的力量比我具有的大得多,只是父母给他们带来的阻碍也比我的大得多。我们能做的原因更是,我们的父母允许我们这样做。以前,父母对于我们也有一些期望和想象,就像大部分家长一样。他们当时也希望我将能有自己的收入、自己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甚至有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的家。他们希望我能办好我自己的生活情况,不用受太多苦,就是说我要有稳定的保障、对未来不要有任何的怀疑。

他们以为是在为我着想,可是幸好有一天他们发现: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为了实现社会保险等目标,我会失去我的理想。他们这样的愿望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这样的期望否认和影响了我的生活道路。在发现我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把个人的生活安排得更好时,他们就放弃了所有对于我和我哥哥的期望。他们放弃了期望,实际上是给了我自由,使我能做一些我认为在世界上需要有人做的事。现在我爸爸给别人说:“人不能什么都要,人要做选择。如果我的儿子想做一些别人不会做的工作,他就必须放弃成家的事,因为这分工作不能养活一个家。”

只因为他们放弃了,我才能接受为了人类的任务,而父母在看见我接受一些为了全人类的任务时,他们突然为我感到骄傲。这样,我父母放弃了期望再也不像一种损失,而更像是一件没想到的、让人高兴骄傲的事:“我们的儿子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只因为我不是我父母占有的一样东西、不用完成他们的事,我才有我所需要的自由,可以来广西农村做教育实验。我这个人只是我自己的,我可以利用我自己的生命做事。如果我的父母像我朋友的父母一样希望我要完成他们完成不了的事,我只能受到限制和压力,不可能做到我认为需要有人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