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大朋友们:
你们好!
一晃一个多月没有给大家写信了,今晚终于有一点空闲给大家写信了。在之前的一个多月每天几乎都是快晚上11点多还在忙,所以一直没得空写信,请大家见谅。
这一个多月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发生,也有很多的感悟和心得想跟大家分享,所以虽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还是坚持着把这些生活中的琐事中的感受说出来,可能在这个夜晚会有很多的共鸣。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五明堂的。五明堂是一个中医和民间方法医病的地方,在北京昌平的一个大院里。与五明堂的缘分源于我家先生的外甥女,她家公公患了肠癌找到我询问有什么方法,我想起朋友说过五明堂专门治疗疑难杂症而且不收钱,因为他们家没有很多钱所以推荐她的家公过去,但是因为对方已经放弃治疗,说服了几次也没有过来。但是当时动了一个小小的念头:如果我家公婆去五明堂看看多好呀。没想到过些天婆婆就得了肺炎,咳嗽了半个月还住了院,一直不好最后没办法才给我们打电话说了实话。当时是在周五的上午,还是上班时间先生打电话过来,然后我们就定下赶紧让他们过来的决定,订火车票第二天他们就过来了。神奇的是,决定要过来后婆婆的咳嗽就好多了,来了后睡了一整夜的好觉,已经有很多天没有这样的安睡了,天天咳个不停根本无法睡觉。第二天我们就去了五明堂,到那里有义工给我们瞧病,问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生活调理方法,都是很简单天然的方法。我们家四口人都是早晨晚上喝两种粥,做健寿操,喝柳叶水、泡脚等方法。回来后我们四口人就天天早晚各做一遍健寿操,喝粥等,几天下来婆婆的病就好了,糖尿病的血糖指数也降了,胰岛素的计量降了两次。五明堂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简单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治病,关键是从治心开始,每天做操之初就是反省自己的过错,每日反省就是一种悔过自新,心干净了身体就好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带父母去那里看看,不仅能调病还能调心。
第二件事是上周在忙碌之中抽空去看流浪老人,同时照顾了同病房的两位老人,感受到老人的孤独和渴望人的关注。已经有大约一个月没有去医院看流浪老人了,见到他时头发胡子已经很长了,有些寂寞。看到我来,他很开心,已经没有最初时的陌生和防备,心智也清醒了很多。我问他身体怎么样?他说:大脚指还没好,医生说还要一个月。因为我每次去都看看他的伤,所以他很主动地把纱布打开给我看脚上的伤,还上着药,感受到一个孩子有人来看他,赶紧说说自己的伤一样。眼神中有信任和被爱的感觉,我们几个志愿者会轮流去看他,所以他越来越感受到被爱的感觉,很骄傲的感觉,有人经常看他让他很开心。房间里的其他三位老人还剩下两位,有一位窗边的老人不在床上,他说走了,不知道是回家了还是到其他世界去了。另外两位老人,看到我来也跟孩子一样争宠,非得让你也帮他们做点事,他们才开心。一个让我把一条不穿的病人服放到他的柜子里,一个让我扶一把坐起来舒展一下身体。当我慢慢尝试扶起那位93岁的老人时,让他靠着我的手的支撑,扶着羸弱的身体突然感受到老人太不容易了。
麦克格西教我们如果你想找到伴侣就去陪伴老人种下陪伴的种子,有人问:为什么不是陪伴孤单的孩子或者其他同龄人呢?为什么必须是陪伴孤单的老人?通过陪伴流浪老人和他的室友,我发现这里面很有学问。首先是让更多老人得到陪伴,从过年前一直到现在已经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去了医院很多次,在病房里看到老人们的亲人从紧张、焦虑到越来越少的陪伴,感受到老人非常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孩子和年轻人所能理解的,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每天躺在床上,用着输尿管,最基本的生存功能都不能自控,有人能扶着坐起来都是一种奢望,真的有人发自内心的心疼自己更是难上加难。其次是让我们感受到任何事物最终都会归于无,无常随时可能发生,学会珍惜当下的健康和身边的每一份亲情。珍惜每一秒的活着和在一起。陪伴孩子看到的是希望,陪伴老人感受到的是随时可能的幻灭,学会接受无能为力和接纳不好的一切。而伴侣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接纳彼此的不好,而不是那些恋爱时的甜蜜。所以陪伴老人能补充这一部分,这是与陪伴孩子和其他人相比陪伴老人很大的一个区别。那样一个瘦骨嶙峋的人、唠里唠叨的人能否喜欢为他服务,这才是真正的慈悲。最后,陪伴自己的老人与陪伴一个毫无关系的老人时不同的。自己家的老人我们去照顾那是本份,毫无关系的老人你能去照顾才是慈悲。也有人说,象流浪老人那样的人我生不起慈悲心,因为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每天都在咎由自取呀?关键不是他要承担自己的因果,而是我们能对他人生起悲心,无论之前他做过什么,如果没有那些过往当然他不会这么惨了。但是关键是能否因为他的错误就无视当下他需要的帮助呢?这是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自己承担责任是他的,慈悲心是我们的,本不是一件事。如果一味说自己路自己走,那就没有爱的存在必要了。爱是不分对错的。
真快有一个小时过去了,昨夜写了一个小时,今天早起又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虽然还有很多话要说,时间到了只能下次再说了。
祝:每位老人都有心得陪伴!
文馨
2015年5月12日于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