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日,我跟随“冬季送温暖”的队伍,走入了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山区的一户农家。数年来,在这个贫困的小村庄里,稍有能力的人都举家外迁,没有外面女人想嫁进来,村民的女儿们,也都只想嫁出去。有时一个毫无本领,脾气又坏的庄稼汉,只有花尽全家积蓄,娶一个被拐卖来的妻子,背井离乡的女人在生活的重担和丈夫的打骂中,精神逐渐崩溃。我们走访的这个村干部弟弟家,就是这样的情形。他很无知、也无奈,帮助弟弟买一个妻子,纯粹是为了传宗接代。也许很多人会想: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年轻的我们可能想不到,对他们来说,有一个孩子照顾自己的老年,无论是善待,还是虐待,都比老无所依要好,这是很多中国贫困的普通百姓的担忧,乃至是我们一些人的家长,对我们的担忧。
这个村曾有四百多人,目前只剩了两百人。他们唯一的收入,是每人八分地上耕种的玉米,这是贫瘠干旱的土地上,能够生长的农作物,每年一次收成往往仅够人们的口粮。那个消瘦的村主任,他的生活来源也是如此。今天,他在我们面前流了三次泪:第一次是小侄子包一块糖给他的时候,老母亲的艰辛、弟弟的无能、弟媳完全的失常、孩子的幼小……他担负着一个大家庭太多的压力。作为一个小小的村干部,他不能给家里争取低保、五保等补贴,否则就会被村民指责,就像我们从他弟弟家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有附近的两口子在叫骂。女主人哭喊着:我家里有两个老人,这么多孩子,凭什么给他们不给我?男主人在二三十米外,自家的农地里,气急败坏地吼着:你真是不要脸!你还好意思再说!
八九年前我第一次走入农村的时候,心怀的是理想,看到的不足:怎么补贴这种农村,都是救急不救穷!村民的违法行为谁来制止?他们越悭吝,越贫困!……这一次,看着几个干部尴尬的样子,我发自真心地说:这不怪他们,大家的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不然不会这么在意这一点东西。一个人紧紧握住我的手,几个村干部都很感动,村主任又流下了眼泪。千百年来,这个被群山紧锁的小村落里,人们被恶劣的环境,血缘的延续,传统的习俗,重重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禁锢在此,不知道怎样转变,过着自己担忧的生活,许多人挂在嘴边的一句方言,大意是说:凑合活着呗,还能怎么样。如果我们不能帮助他们,至少不要羞辱他们。
原本最后一个要走访的对象,也是一个村干部的亲属,他是一个六十多岁孤独的老人。这位村干部说,不要去我亲戚家了,这份东西给那一家(吵架的那两口子)送去吧。货车上除了最后一份物资,已经空空荡荡了,几个人蹲在车里,让我们送了一程,到离那一家不远的山坡下。离别的时候到了,两个小时前见到我们时,这些村干部欢喜、紧张,总是听不懂我们说的话。现在刚刚习惯合作、交流,就要离开了。
几个干部叹气、沉默、努力挤出一个友好的笑容,在跟我们道别的时候,那个村主任转过身去,留下一个挥着手的背影,因为他不想再让我们看到他的眼泪。他们不是没有做过努力,就像是推着一部陈旧的车子,那沉重的车轮又开始在凹槽里滚动了,反复碾压的痕迹太深,车轮偶尔尝试驶向其它方向,又“咯嘣”一下回到了古老的轨道里。
返程的路上,我在车队的最后面,看着前方十几个打着双闪的车辆,渐渐驶出群山的怀抱,将回到“我们”的世界去,路边出现星星点点农舍,都住着跟像我们拜访过的那些乡亲。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各个方面,与这些乡亲们有多么大的距离,感受到在物质之外,束缚人们的苦是多么深沉。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吗?过去的十年,我为他人真正做过什么?未来如果我再继续虚度时光,未来能够做什么?内心的震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