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基金会组织部分志愿者前往河北涞水偏远山区扶贫送温暖。此次走访的是一些长期卧病在床或年迈无人照顾的留守人群。第一天,从河北涞水龙门乡到四家井村,绕着蜿蜒狭窄的山路,16辆满载温暖爱心的志愿者车辆鱼贯而行。
水泥路面基本被破坏,道路宽度仅够一辆车通过,山体一边无任何加固防护,山石随时可能散落下来。另一边是乱石河滩,刚刚融化的河水泛起一点清亮的色彩。车队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四家井村村口时,一些村民聚拢上来,与之前做过调研的志愿者热情拥抱,互致新春问候,好似亲人再次相聚。
我们小组一行4人,当天走访了7户人家,距离村口几公里的地方,更加狭窄的乡村山路,走着走着车就开不上去了。有2户散落在一片山坡上,另外3户住在另一片山坡上,人烟稀少,萧瑟清冷。推开虚掩的柴扉门,院子里围着几只羊,堆着一两丛老玉米棒子,黝黑低矮的屋内,炕头上躺着无法挪动的病人。
如果不是亲自到现场,很难相信在距离北京100多公里的地方,居然还会有如此破败的家庭景象。因家人生病,儿女远离,这些家庭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劳力耕作,更得不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基金会依据当地妇联提供的信息,深入基层送上米面油粮,为父老乡亲送上一份温暖和爱心,却无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所要面临的问题。
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呢?缺医少药?无人关照?是无力面对自己的生活?还是不知自己怎么改变生活?他们是否认为自己身处于苦难之中?还是对各种境况已然习惯浑然不觉?他们有怎样的内心世界?他们会如何看待这群不期而至的来访者?当我们匆匆离开,他们昏暗的小屋瞬间恢复宁静,他们是否会感到一点寂寥和落寞?
当我们站在各自的角度,带着各自的思考,出现在他们面前时,距离其实已经被大大拉开了。
在我们眼中和心中所认定的脏乱,或许并非是他们所感知的苦难,我们希望的那一些改变,或许是他们牢固坚守的防线。中国农村,几千年都把厕所修在猪圈旁边,而今天城市的塑料袋,变成了漫山遍野枝头上的冥幡。文明与落后,孰对与孰错,在一个没有终极信仰的地方,找不到答案。
所以,我们来了,就只是来了。我们会留下该留下的东西,然后起身离开。悄悄的,不要惊扰到梦中的老乡,和田间蹒跚而行的鸡鸭鹅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