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7日到8日,基金会秘书长刘志峰、副秘书长钟莹、助学部曾敏和赵秀云来到赤峰市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参加基金会在这里开展的“孝德奖”之“仁爱孝德好儿媳”表彰活动。


金厂沟梁镇党政领导一直把民风教育作为自己的执政要务,从2010年开始,就在全镇倡导评选“仁爱孝德好儿媳”活动。2013年,仁爱基金会将其纳入“孝德奖”项目,同时在学校组织开展“仁爱孝德之星”、“仁爱孝德老师”的评选活动。几年来,共评选出“仁爱孝德好儿媳” 335人次,“仁爱孝德之星”194人次,“仁爱孝德老师”50人次。本次“仁爱孝亲好儿媳”评选,基金会出资近2万元进行了表彰。


3月7日上午,我们首先参加了设力虎、石桥子、刘杖子三个村的“仁爱孝德好儿媳”表彰活动。会上最感人的环节是请获奖好儿媳当场为婆婆洗脚,换上基金会特意为婆婆定制的“孝亲鞋”。每位获奖儿媳都给公公婆婆写了一封信,两位代表当场宣读,“感谢您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感谢您为我养育了一个好丈夫!”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深刻的道理,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下午,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三位获奖儿媳的家庭。第一家的婆婆双眼从小失明,丈夫在外打工,家里家外都是儿媳一人。婆婆一直念叨着儿媳妇的不容易,从她的神态中,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满足。走进第二家的时候,获奖儿媳正在为瘫痪在床的公公处理排泄物,脸上没有一丝愁容,灿烂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公公哭着说自己命好,遇到这样的儿媳,少受好多罪。出来的时候,遇到几位邻居,大家纷纷夸奖这位儿媳。第三家是个大家庭,兄弟四个,妯娌都特别和气,老人与获奖儿媳同住了十多年,从来没有矛盾。老人的儿子说:想想老太太拉扯我们的时候,你现在不管,不这么做,都不是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就是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折射出金厂沟梁镇良好的“孝亲”风尚。


3月8日上午,在镇政府会议室,镇所属的中心校、初中、小学、幼儿园八位领导与我们进行交流。刘志峰秘书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基金会的理念和项目,曾敏部长具体介绍了“孝德奖”项目的缘起和发展,赵秀云介绍了在北京的学校开展“孝德奖”的情况;当地中学和小学的领导也介绍了学校组织开展评选“仁爱孝德之星”、“仁爱孝德老师”的程序,并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我们又走访了一所村小、一个教学点、一所镇小。三所校园硬件环境不同,但都能够把“孝德奖”落实下去,让我们肃然起敬。


晚上,我们在赤峰与正在参加人代会的镇主要领导相聚,与他交流了我们的所观所感,又针对未来“孝德奖”的评选进行了沟通,明确了基金会助学部将进一步参与和指导“孝德奖”的评选过程,并组织表彰仪式。


“孝德奖”的设立,旨在倡导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美德。在金厂沟梁镇,我们感受到了“孝德之风”的形成,这使我们对“孝德奖”项目的推广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