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活动结束两天了,要问心得还是有,零碎心得就像散落珍珠,从那个角度看都不错,却不是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
记得刚开始不想参加,但名单上赫然有个同名不同姓的人,估计是我。前行会时看大家也多少有点茫然。活动是为了体验苦,没钱,没关怀,没有目标和意义当然会苦。
正式送温暖发现问题了,向导和几个同学只图早点发完东西。象征性介绍下就走人,最后留下2人在聊,恶劣环境和破败房屋只是增加相片的数量,总不能强留吧。
又来到一个老乡家,老奶奶扶着门框,眼眶盈满眼泪,一直说:好,好,好。从见面到进屋奶奶咳个不停,晃的肩膀停不下来,好可怜,真想给她个支持和依靠,我问:奶奶,您哪不好呀?奶奶连咳带说了半天,最后还是在“翻译”帮助下才明白:肺气肿。晕,我离她最近会不会被传染,很想回避又不好意思。奶奶连泪带笑带咳不停说,一脸感恩,忍不住抱住了奶奶,不能为你做什么,至少能关心关心你,传染就传染吧。
走出门后,好像有点明白奉粥的意义。早餐才吃一杯粥,那是吃不饱的。但粥里还装载了了关心,接纳,表达了:“我在意你,关心你,完完全全在意你关心你。”光凭口说表达不了,只能借东西来表达。志愿者像我们一样是自己想做这个善举,对方怎么样反倒不太重要。
刚开始,大家都认为送温暖就应该是:扶危济困。所谓危困就是穷的不得了,尽管经过调研筛选,还是有几户家庭条件不错的也在接受救济的名单里。站在干净整洁的地板上,我想找点理由证明他们可以接受捐助。
主妇没有体察我的变化,倒茶端水前后跑个不停。主妇哥哥站在门外看,难抑脸上喜悦。看我们坐稳了,进来放包烟,笑着退到门口,还站在门边目不转睛地看,到我们走时都没离开。
另外一家条件也很好,甚至还盖有宽阔明亮的高大住房。他们家穷困的理由和城里人一样。入选的理由是:孝亲,也许他们本不抱希望,但看到我们来了。掩不住的自豪和兴奋,调研时,这家人先带我们去看了倒塌的老房子,才去到新家。那时我对他们没有好感,现在我们也被他们连带着兴奋和高兴,理由忘记找了。
一袋米一袋面,东西不算贵重,只能解决一时生活困难,但发放时无论穷富大家都很高兴。
李老菩萨说:“条件好的还想要,那还是穷。你想想,你家里要是有了,你还会希罕吗?那是心里穷。”倒底谁才心里穷,心栈为送1杯粥还是7杯粥纠结,我也觉得1人1杯就够了,怎么能多要,法师说,菩萨为让众生发一丝慈悲心,愿意代受无尽地狱苦。送1杯粥和送7杯粥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心量。
此时已不是甄别阶段,发出关怀和接纳才是最重要的,而前期正式的甄别筛选,正是为后期的发放做准备。同样,天天送粥,长期坚持活动,像日出日落准时延续,是我们更需要对方来接收这些东西才能耕耘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