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仁爱启明书院”项目部启动了为“书院”所在地农村孤困老人送“关爱”的活动。2月15日,远在西藏日喀则的“仁爱启明书院”志愿者,怀揣一颗看望自己远方亲人的心,分别探望了两户留守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关爱。书院根据老人们的不同需求,分别准备了被子、食品等物质,每户外加1千元慰问金。
日喀则地区“书院”负责人、南木林县秋木乡党委书记扎旺,带领书院志愿者赶赴平均海拔为4700多米的“敏国普村”慰问老人。南木林县秋木乡属于贫困乡,贫困老人们的平时生活支出只靠“寿星老人补助”和低保来维持。志愿者开车两小时后,又徒步半个小时才来到老人家中。途中虽然很艰辛,但想到老人,所有的辛苦都随风而逝。此次慰问了罗培次仁和次仁多吉两户人家。
志愿者到达罗培次仁老人的家时,老人放牧去了,家中只有他八十多岁的妻子次仁玉珍。衣衫破烂、头发苍白的次仁玉珍老人从那间狭小、简陋的平房里走出来,面带笑容地迎接志愿者。两位老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女未婚时,儿子外出打工,女儿在家照顾两位老人,那时家中虽然生活有点拮据,但家庭还算幸福美满。后来儿女相继结婚,离开老人生活。随着年纪的增长,两位老人的生活也成了问题。在藏区以牲畜的多少来评估家里的财富。以前他们曾有100多只绵羊,30多头牦牛,两位老人家中现在只有30只羊和12头牦牛维持日常生活,主要经济来源于低保及爱心人士的捐款。
15日那天,当志愿者来到本次欲探望的第二位老人次仁多吉家时,两位老人因故没在家。志愿者从村党支部书记那里了解到次仁多吉家的基本情况,得知两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还艰难地抚养一个孙女。由于交通不便利,他们很难到乡政府所在地购物,更难得去一趟县城。平时购买日常用品,多托人帮忙。
了解到老人的需求后,志愿者购买了1000多元的物品,包括一桶油、一包酥油、两张藏式被子。16日,志愿者们再一次来到次仁多吉老人家,见到了老人和妻子。老人育有一儿两女,以前是村里最富裕的人家。那时家中有250多只绵羊,100多头牦牛,主要的经济来源以畜牧为主,是全村最令人羡慕的一户人家。
儿女结婚后都独立生活,而在外生活的儿子还留给老人一个孙女照顾。孙女在乡完小上学。目前两位老人的生活都成问题,再养一个孙女更是难上加难。渐渐的,家里大部分牲畜以最低价卖给了别人,给自己只留了20只羊,7头牦牛来维持生计。现在主要经济也是来源于国家政策支持及爱心人士的捐款。
知道了他们的现况,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父母养育了儿女,长大后的儿女却由于生活或其他的原因,让他们成了留守老人,真是令人唏嘘。
此次送“关爱”活动,“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除物品外,还给两户各捐赠1000元现金,南木林县秋木乡也自筹资金,给一户人家捐赠了1000元现金,另一户人家1000元的慰问品,共给两户捐赠了4000元。
当志愿者把慰问金送到老人手里时,老人握住志愿者的手用藏语表达感谢,并让志愿者带话给“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非常很感谢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帮助,感谢乡党委、政府对我们一直以来的照顾,真的很感谢!”
南木林县秋木乡党委、政府也很感谢“仁爱启明书院“开展的对孤困老人的帮助活动,也肯请“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继续照顾乡贫困老人及留守儿童,让他们的生活日益好转,也让他们感受到基金会的温暖,感受人间大爱。
看到老人们露出了笑容,志愿者们愉快的踏上了返程。作为仁爱志愿者,内心源源不断的感受到这股温暖,会把这份责任发扬光大。雪域高原飘动着仁爱之情是一束生命之花,会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