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只是被怜悯、需要帮助的对象,他们是这个社会走向真善美的希望。

几乎被访的每个孩子都说:我长大后也要像你们一样。

-----题记

那片生机盎然的小花园

爸爸去逝,妈妈出走,跟着66岁的姥姥到继姥爷家过日子,刚初三毕业的小会芳......

果实累累的葡萄架,长垂的豆角,带着几分娇羞的荷花,和恐龙一样古老的蕨类植物,十几种说不上名字的竞相开放的花,相依相偎的小猫小狗......

自制的风扇,用塑料方格纸自糊的天花板,挂满了小礼物的整洁干净的卧室......一切让人看着都那么的舒心、精心,充满着生活的味道。

初二的时候,小会芳一个人去临近的县里打工,工作很辛苦,她却说没什么。在会芳灿烂的笑容里,在生机盎然的院子里,在干净整洁的小屋里,我们似乎看不出苦难在这一家三口身上留下的痕迹,只是在姥爷时不时溢出的泪水中,诉说着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这昏花的泪中含着的是高兴还是辛酸?姥爷己经65岁了,即使去砖厂打工别人也不大愿意要他,但他温和的语气中透着坚定:“一定要供孩子上学。”

我们和会芳一起读《大学》,唱《仁爱》手语歌,教她照相,和她谈生活的理想......时间过得好快!会芳说:“其实你们给予我的只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一切还得靠我自己。”

自从上次家访开始她就每天叠五个星星,每个星星里都写着“让爱传递”的心愿。她把叠的星星装在许愿瓶中送给基金会,表达她对仁爱的感谢和信心:“仁爱大朋友们: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一直对我的关心、帮助,我非常感谢仁爱大家庭和每一个仁爱天使,是你们让我有了希望,这里的这一瓶幸运星是我每天都叠的,一天五个,一直坚持到现在,等你们再次的到来送给你们,表示我对你们的感谢。仁爱大家庭是瓶子,幸运星象征每个仁爱天使,就像我每天叠五颗星一样,每天都会有很多有着仁爱品质的大朋友加入。我叠的幸运星装满了瓶子,但我知道仁爱大家庭的仁爱天使会永远增加着,把爱传递!”

艰难的生活让这一家三口变得更加从容坚定,我们相信会芳会实现她的理想,活出个模样来的。

穿越时空的坚定和力量

爸爸妈妈各自成家生子,只能跟着高龄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晓梅,刚刚中考完,她考得不太好,想上技校学技能,早些出来挣钱孝敬爷爷奶奶,可是明理的奶奶却想让她上高中,她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才好......

初见她时一双漂亮的眼睛里满是迷雾,她低着头不敢看我们。话说到动情处时眼睛湿湿的,但却总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因为前几个月鲁杰老师来看过她一次,所以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她的问题:常常走神,发呆,有时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她清楚自己的问题,不断的从我们的谈话中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问:姐姐你们是想告诉我......让我......

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她眼里的迷雾渐渐的散开了,瘦削的小脸上透着一种让我感觉似乎是穿越时空的坚定和力量。当艳萍师姐教她照相时。她咔嚓,咔嚓,利落的动作一如她坚定的内心。

是不是因为从小承受的苦难太多了,所以“自力更生”这个词很早便在这些孩子心理扎了根。和会芳一样,晓梅也说:“一切都得靠自己,但是我希望有人能给我鼓励。”或许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给她一点点温暖和鼓励,她比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更坚强,更有力量,她的神情,她身上透出的那股劲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感慨万千,这些可爱、可敬的孩子们,这些陪伴孩子成长的笑对生活的老人们,我想不出用什么样的话来表达对这些平凡而坚强的灵魂的敬意,这短短几个小时的走访,我们学到的,感受到的远比付出的要多的多。

回来两天了,她们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心怀抱怨时,当我为一些小事烦恼时,当我浪费时间时,我会不由自主的警觉起来:和他们相比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不满足的呢?

从孩子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坚强,学到了承担。两个孩子都说她们长大以后要像我们一样“让爱传递”。不只他们俩,几乎所有被访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愿,以灯传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感恩这些孩子们,感恩所有传递爱心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所撒下的种子,明日必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