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晚上,在《爱的鼓励》和《你真的很不错》的欢快暖场氛围中,主题为“体验·感悟·相伴·成长”的曲阳、滦平、涞水三县仁爱助学走访故事分享会在西马金润小学如期拉开序幕。
分享会开始了,大家观看了助学文宣部的志愿者废寝忘食、精雕细琢制作的助学短片,熟悉的场景再一次把大家拉回到那个阳光温馨的金秋时节。
随后,三地分别代表曲阳、滦平、涞水三县的负责人代表本县做了走访总结分享。
涞水县助学负责人分享了孩子们从最开始的羞涩到后来主动地给长辈系上蓝丝带表达自己的爱意的经验,这得益于在游戏和互动中不断给孩子鼓励和赞美。孩子其实是很有能量的,我们把孩子点亮了后,孩子反而来照亮了我们。
滦平县助学负责人针对“如何给予走访的孩子持续关爱”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有力的简短作答:“三个字:做!做!做!播下种子,静待花开。”
曲阳县助学负责人则希望更多志愿者能够发心承担,成长为助学的骨干,长期关怀,因为我们多一份奉献,就会使更多的孩子得一份受益。
紧接着,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仁爱大朋友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做个案分析——因为之前一个学习成绩在重点中学排名前三的滦平孤儿因为早恋问题而被学校开除。
这位仁爱大朋友以自己和女儿发生的亲身经历对这种现象做了很详实的分享:面对早恋的孩子,第一要理解她,即要承认这种“单纯想法”的美好;第二要帮着她学会去思辨,循循善诱地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年龄阶段该做什么样的事。
案例分析之后,基金会资深志愿者“月亮妈妈”做了持续关怀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的分享——爱如流水,持续流淌,并强调助学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我们能做的事。随后,现场各区县的志愿者展开“怎样持续关怀受助孤儿?”展开了热烈讨论——我们的关怀愿景是什么?我们的关怀目标是什么?我们持续陪伴孩子有哪些具体任务?我们持续关怀的实施计划是什么?经过思维的碰撞,真挚的分享,在场的大朋友们都对“如何进行持续关怀”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分享会上,先后有四位志愿者分享了秋季走访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白老师开启了“百家讲坛”模式,台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台下掌声不断,意犹未尽,场面火爆欢快;志愿者莉莉娓娓道来,诉说助学路上从缘起到实践发生的点点滴滴;志愿者雯雯分享了组内相互协调配合、沟通分享的经验,特别提及了走访过程中,本组“暖男—地瓜哥”的先进经验和光辉事迹。
一位骨干志愿者结合自己多次亲身走访的经历,分享了自己走访的经验和感悟:“第一次是抱着我要帮助孩子的单纯想法,单纯地以为一次的走访可以改变孩子今后的命运,后来发觉实际自己对走访抱有太多“高高在上”的“可笑”期待;第二次时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加务实,只要孩子们可以看到社会上总有那么一群有爱心的人去关注他们,而不仅仅是社会的阴暗面就好;第三次时升华到爱相随。此时已慢慢放下助人情节,真正开始尊重孩子们的命运,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时,并不再干涉孩子,而是由他们自己成长,我们能做的只是陪伴,陪伴就好。
最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全场重温仁爱助学激励语,“我们相信,对孩子的一分牵挂就是一分陪伴,一分陪伴就是一分力量,一分力量就是一分希望……”
至此,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