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是福,缘去也是福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都出去化缘,后来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缘了。原来,悟了发现龙山下的缘十分好化,随便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很多,悟了就把化来的钱买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着,其余的时候就在寺庙里睡懒觉。悟空就劝悟了,让他不要虚度时光,要出去化缘。

悟了听了很烦,说:“出家人岂可太贪?有吃的就行。你看我有这么多的粮食,足可以让我吃上半月,何必出去奔波劳累?”

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说:“师弟,你化了这么多年缘,还没有参悟到化缘的妙处和真谛啊?”

悟了听了,就讽刺悟空,说:“师兄,你倒是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缘呢?”

悟空说:“我化的缘在心里。缘自心来,缘也要由心去。”

悟了听得一头雾水,说:“不明白不明白。”

后来,悟了化的钱物越来越少了。这让悟了很苦恼,原来化一次缘可以吃上半月,现在只可吃上几天。但悟空依旧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但悟空天天都面带微笑。悟了想挖苦师兄,说:“师兄,你今天收获如何?”

悟空说:“收获多多。”

悟了说:“收获在那里?”

悟空说:“在人间里,在人心里。”

悟了感觉自己一时很难参悟师兄的话,决定明天一起跟悟空去化缘。悟了说:“师兄,我悟性太差,我想明天跟你去化一次缘。”

悟空点头同意。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缘了,悟了又拿了那个他出去化缘用的布袋。悟空说:“师弟,放下布袋吧。”悟了说:“为何?”悟空说:“你这布袋里装满私欲贪婪,拿出去,是化不来最好的缘的。”

悟了说:“那我们把化来的东西装哪儿?”

悟空说:“人心里。人心无所不容。”

就这样,悟空和悟了就上路了。悟了跟悟空每到一处,就会有很多人认出悟空。悟空还没来得及说话,他们就主动拿出东西给悟空。有的还说,幸亏悟空大师上次施舍,才使我们渡过难关。悟空大师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啊!悟了在心里想:“不让我拿布袋,看你一会把东西往哪里搁。”他们继续往前走,他们化的缘也越来越多。悟了看到今天收获不少,满怀欣喜。恰在这时候,从远处走来一个农夫,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边走边哭。原来农夫的孩子得了重病,他拿不出钱来给孩子看病。悟空就走过去,把化来的财物全部给了农夫。他们继续前行,除了温饱外,他们一路化了就舍,舍了再化。悟空问悟了:“师弟,跟我出来你化到了什么?”

悟了苦笑。

悟空说:“师弟,你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看天地间,自然万物为何如此美丽,天地万物都在循环啊。师弟,风水、日夜、四季,哪一样不是在循环?光知道缘来之福的人,那只是片刻的欢愉,时间久了,就是一池死水。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你把化来之物放在了充满私欲贪婪的布袋里,我则把化来之物放在人心里循环,让善良和爱在人间、在人们的心里循环。”悟了听到这里,低下了头。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

卖鱼的老人 

有一天佛陀和阿难来到市集中,看到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叫卖、一边叫苦。

佛陀走到老人身边,停下来听他说话。

老人感叹:“上天为何如此不公平?我年纪这么大了,儿子却突然往生!原本一家大小都靠儿子捕鱼、卖鱼维生,如今这个重担全都落在我的身上……实在苦啊!

佛陀静静倾听老人诉苦,再看看老人身旁的鱼缸——浅浅的水里挤着大大小小的鱼,许多小鱼已经死去,几尾大鱼勉强地挣扎着。佛陀看了摇摇头,脸上微微露出苦笑。

阿难不解地问佛陀:“那位老人家的苦,一是舍不得儿子突然往生,再者是为了生活怨叹──自己已经老态龙钟、体态衰败了,却还必须卖鱼讨生活。然而,他没有想到,鱼同样有亲人,一张网撒下,将大鱼小鱼一网打尽,不也会造成鱼群间的亲情分离?为何老人只想到自己的苦,不能体会鱼的苦呢?”

佛陀开示:“人类不断残杀生命、不断造业,却没有自觉;一旦果报现前,才不断叫苦、不断埋怨,实在令人怜悯。我之所以苦笑,正是为了人们的愚痴而感到无奈啊!”

人常以自我为中心,我爱、我怨、我恨、我喜欢……凡事都从“我”出发,不知不觉,生活中就会善少恶多——坏话比好话多、自私的心比体会别人的心多。

佛教讲“六道轮回”,人如果不能修慧造福,反而不断造作恶业,一失人身,堕落畜生道,就像故事中的鱼一样,落入缸中挣扎、任人待价而沽,是可惊可恐可怖可惧的事。所以日常生活中,开口动舌、语默动静、举手投足,都必须谨慎不造恶,时时多用心啊!

珍惜你的福报

“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修得来的。南怀瑾大师在十一岁上遭遇了一件奇特的险事,让他刻骨铭心,并把这件事与“福报”联在一起思考,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学之中,并警示终身。

南师出生于浙江乐清的一个小乡村。六岁开蒙,上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了旧式教育。到了十一岁,古书已经读得很多了,已经通晓诸子百家,还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就是当今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也没有他读的古书多,而且,还在一直读下去呢。

他的父亲是个很有经营头脑的人,有着温州人善于经营的智慧,勇于经营的胆识。在乡间开了多间小店,经营着布、米、百货,还有些田地上的收成。家境殷实。

他的父亲还是个开明人士。那时,城里已经时兴学习现代的科学知识了。而他的独生子南怀瑾对算术、化学之类的现代文化知识却是个空白。父亲也认识到了这是个大问题。于是,就想方设法把他送到城里的县第一小学里,花了大价钱插班读六年级。学校里没有地方住,就住在一个朋友家里,托人家照应,可谓用心良苦。

这年的寒假到了,学生们都回家过年了。这一年也正好是南师的奶奶六十大寿,家里就摆开了寿宴,大庆大贺,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

离开学的日子还早着呢,但生日宴结束后的第二天一大早,南师就急猴猴地要去上学。父母亲再三阻拦无效,只得让他去,也没人送,他一个十来岁的小把戏独自走了几个钟头,进了城,还是住到父亲的那个朋友家里。

就在他离开家的这天夜里,南家出了大事了。一伙穷凶极恶、如狼似虎的海盗把南家洗劫一空,亏得父亲逃得神速去搬救兵,母亲化妆成佣人,才躲过了被绑票甚至杀身之祸。

财产损失惨重,好在是全家人的命都保住了。更好在南师头一天生出了莫名其妙的念头,要去上学,冲破了一大家人的劝阻而走了。要是还在家里,这个独生子,多值钱啊,还不成了海盗的绑票,也许早就没得命了,哪里还能有今天的国学大师。

这件刻骨铭心的事情一直挂在南师的心头。如果不是连续大操大办奶奶的六十大寿,也不会招来海盗。南师后来经常提起这件事,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轻言做寿。佛学里也讲,一个人,一个家庭,在“福报”很好的时候,不能把“福报”用完了。

南师的意思大概是,人不能太张扬。尽管他的父亲在当地是很有人缘的,也经常捐助地方解决一些困难,做了不少的慈善事业,让乡邻们受益了,但是,你为了做个生日,天天大鱼大肉的酒席摆下十几桌来,声势浩大的,还惹来了不少白吃白喝蹭饭的家伙,多显人眼目啊,那还不把幽冥之处的那双眼晴惊醒了。每个人的背后,总是有一双眼睛在盯着的。一种情形是,因为洁身自好,行善积德,屏蔽了你的身子,那双眼晴看不到你,你也就太平无事了。一种情形是,因为你的张扬了,忘乎所以了,得意忘形了,甚至是疯狂成一团火了,那双眼晴就会盯上你了,灾难也就随之而降了。西方有人士说过,上帝要让一个人灭亡,必定让其先疯狂。

所以啊,南大师少年时遇上的这件事,对他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警示。他不是仅仅当着惊险一遇而过,庆幸自己命大。而是把这个惊险上升到人生的教训,牵挂在自己的一生之中。一辈子为人处事都是把自己放低了,再放低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他都是同心同情同等对待。哪怕是从名声鼎盛到如今,学识经历如茫茫森林一样的浩瀚,品养道德似须眉山一样的神圣,他仍然更是注意把自己在社会上行走的姿式和精神状态揉和成了一个普通人的面貌。一生修行。修得了“福报”,也是要慢慢用、省着用的。

一掌经 

佛教讲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不论哪宗哪派,就是戒律也是因缘起的。因缘和合了,一切法就有,缘没有了法就灭,人生也是这样,你有福有缘就活着,福禄尽了就死了。

过去有位一掌祖师,他碰到一位看相的,相师看他寿命只有一斗米的量,把这斗米吃完,就该死了。他本来住在山里修道,下来到施主家去取供养他的粮食、财物。施主家正在辨喜事,就请他入斋,他不吃,叫施主供他一斗米,施主满了他的愿。他背着这一斗米又上山了,他每天拿舌头把手掌舔湿,在米上一沾,沾多少就吃多少,吃完了就修道。这一斗米他平常煮饭一个月就吃了,现在延续一年多,而且这个时候,他知道寿命要尽了,修行非常用功刻苦。后来这斗米吃完了,他又下山去问那位看相者:“你看我现在如何?”相者说:“你现在福寿无量。”他同:“为什么?”相者说:“由于你修道的关系,该饿死的业已经消了,所以福德无量。”因此他就做了《一掌经》。《一掌经》就是告诉我们每位出家人应该知道惜福,延长你的寿命。

爱的链条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

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不菲的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

许多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当您有幸看到此消息时,请转发给自己的朋友亲人。我相信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们的说明,转发功德无量!正义会传染邪恶也是如此,为现在的别人做善事也是为了将来的自己。社会就像一缸水,清水多了,社会自然会纯。